王建霞++韓進學
在少數(shù)民族牧區(qū),學校和社會的圖書資源稀少,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信息化媒體普及和家長文化水平較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學生普遍不愛讀書,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及語文素養(yǎng)整體下降。
一、現(xiàn)狀與問題
少數(shù)民族牧區(qū)學校,由于辦學條件差,圖書館藏書少,并且陳舊,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低,社會無圖書資源,再加上電視、電腦和手機等現(xiàn)代信息工具的影響,學生不愿意自覺地讀書。這些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的閱讀量距“語文課程標準”所指的“六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00萬字以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要求相去甚遠。
二、原因與分析
為了弄清楚“學生為什么不愛閱讀”這個問題,我們通過訪談、發(fā)放問卷、實際檢測等方法,從學生閱讀書籍的來源、課外閱讀時間、閱讀量、讀書興趣、讀書內容、讀書方式和習慣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歸因如下:
(一)部分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找不到讀書的樂趣。
電視、電腦游戲、手機等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沖擊著學生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因為電視節(jié)目異彩紛呈,手機功能強大,電腦則是開啟了無限廣闊的領域,學生沉迷于中,自然對讀書失去興趣,更有甚者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
(二)學生家中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很少。
由于牧區(qū)學生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大多數(shù)只是達到高中畢業(yè)層次,他們只注重給孩子吃好、穿好,卻不注重給孩子買書。有些家長偶爾也帶孩子上書店,可是卻不會幫助孩子選擇圖書,只會買一些工具書。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學生讀書的時間沒有保障。
在牧區(qū),“分數(shù)”還是社會評價教育的重磅因素。學校和教師都在為“分數(shù)”而拼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沒有專門的閱讀時間?;丶液?,還要忙于完成家庭作業(yè),有時候要忙于做家務,有時候又貪于玩耍,不能很好地安排讀書時間。
(四)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據(jù)調查,在一個班級中能自覺讀書的人不足全班學生的一半,大部分學生是在老師或家長的督促下閱讀的。在讀書方法上,大部分學生閱讀時不做筆記,也沒有使用工具書幫助閱讀的意識,讀書后更不愿意與同學交流讀書的收獲和體會。
(五)學生閱讀的書籍與學生的實際年齡有差異。
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大多不欣賞陶冶性情的名著,不看深奧的自然科學類書籍,而喜歡瀏覽淺顯易懂的卡通漫畫、通俗小說及童話寓言等,讀書內容與年齡、年級不相符,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不明顯。
(六)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
有些學生只讀趣味性很強的書,他們喜歡腦筋急轉彎、幽默與笑話一類的書,看完之后一笑了之。讀書時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和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會問為什么,不會將讀書與生活、學習結合起來,結果囫圇吞棗,耗時低效,從而喪失課外閱讀那片肥沃的土地。
三、對策與實施
(一)加大宣傳,降低要求,積極鼓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首先,加大宣傳力度,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閱讀上。我們利用學校宣傳欄和教室黑板報對讀書的好處進行大力宣傳,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上。同時在學生中樹立閱讀標兵,宣傳榜樣,使學生找到學習的典范。其次,我們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最低層次的要求:每天讀半小時的書籍,內容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決定,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漫畫、童話、雜志等),無論閱讀時間長短,堅持讀半小時就可以得到表揚。再次,積極鼓勵,激發(fā)興趣。我們開展了課前一分鐘推薦圖書的活動,讓學生把自己喜歡或閱讀過的書籍推薦給班級,使推薦者有成就感,也使其他學生對推薦的書感興趣。我們還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老師在不經(jīng)意間引導學生認識到讀書的好處,使他們逐步愛上讀書。
(二)培訓學生家長,轉變家長觀念,提高家長意識。
受電視等媒體影響,好多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樣做才對孩子有利。他們?yōu)楹⒆淤I的書大多是學習輔導用書或工具書,卻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書。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每學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使他們懂得如何在家中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等。并為他們提供學生必讀書目,鼓勵他們?yōu)楹⒆淤徺I適量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訂閱適合學生閱讀的報紙雜志。
(三)開展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我們以學?!皶阈@”創(chuàng)建活動為契機,積極改善閱讀條件,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首先,保證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學校規(guī)定了學生每天讀書的時間,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由老師指導學生讀書。其次,購置了大量圖書,創(chuàng)辦了無門圖書室,還鼓勵各班級建立班級圖書角,使學生有書可讀。再次,設計適合不同年級的讀書卡,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年級學生要求能每天閱讀,并把讀的內容講給老師同學聽;二至三年級的學生要求能在讀書時寫明書名,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四至六年級的學生要求能寫明書名、作者,并能積累好詞佳句概括主要內容。老師經(jīng)常檢查學生的讀書卡,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時這樣分層要求,達到了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閱讀。
在學生中積極倡導“讀好書,好讀書,會讀書”的理念,通過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為使學生的閱讀取得最好的效果,每學期都安排交流讀書卡的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讀書收獲,產生成就感。組織學生定期辦讀書小報,將自己讀到的好文章摘錄在小報上,同其他學生一起分享。并舉辦“我愛上了讀書”“讀書的樂趣”等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總結讀書方法,交流讀書收獲等,使學生在活動中享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
(五)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
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不但能獲得大量積累,還能產生“審美感應”,真正把握作品的形象和蘊含的內在哲理、情愫。因此,我們引導學生認識到閱讀不僅僅是課堂中的事,在圖書室、在河邊、在路上、在床頭都可以閱讀;閱讀不僅僅是正襟危坐地讀名著,書聲瑯瑯地讀課文,讀通知、讀廣告、讀短信都是閱讀。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讓學生到課外汲取營養(yǎng),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與此同時,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要求學生動手寫文章概要,記錄好詞好句。這種訓練可以督促學生認真閱讀,有效地攝取和組織信息,感受整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