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禪
今年恰逢猴年,這一期的思想實驗就讓我們來談談猴子。
在科學界一直有一個這樣的猜想,讓無數(shù)只猴子坐在打字機前隨機敲擊鍵盤,如果不限定時間,那么它們總有一天會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全集》。簡單地說,在無限的時間面前,當按鍵次數(shù)達到無窮時,猴子也幾乎必然能夠打出任何給定的文字。
你信么?
“猴子與打印機”情景重現(xiàn)
如果你看過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那么這個場景對你來說可能并不陌生。在《辛普森一家》中有一個這樣的場景——資本家Mr. Burns把Homer帶到他的豪宅中,宅邸的一個房屋里正好有一千只猴子正在一千臺打印機前打著字,Mr. Burns拿起其中一只猴子打出的字句,發(fā)現(xiàn)那上面寫著: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blurst of times(原句是狄更斯的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worst of times)。雖然猴子拼錯了其中一個單詞,但是它好歹寫出了一個近乎完整的句子。那么,無限只猴子是否真的能如思想實驗和動畫上所演繹的,能打出莎士比亞的著作呢?
無限猴子定理本身的概念并不復雜,但實際上卻難以實現(xiàn)。因為,我們既難讓猴子乖乖地坐在打字機前,也無法實現(xiàn)“時間無窮、次數(shù)無限”的條件。
然而有意思的是,2003年,一些英國師生嘗試著進行了一次真實的“猴子與打印機”的實驗。他們在動物園的猴籠里放進一臺連著鍵盤的電腦,籠中有6只短尾猴。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里,這6只短尾猴在胡亂擺弄電腦的過程中,還是打出了長達5頁紙的文字,不過最后它們打爛了鍵盤,還在鍵盤上撒尿。據(jù)說,這段“猴文”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字母是“S”,此外還有少量其他字母,如A、J、L和M穿插其間。參與試驗的科學家不無調(diào)侃地說:“很顯然,英語并非它們的母語!”
如此說來,要讓猴子打出莎士比亞全集似乎是不可能的了。
百萬猴子測試
但有些學者卻并不肯就此罷休。
2011年,美國一個程序員進行了一項“百萬猴子測試項目”。他利用開放軟件Hadop設計出數(shù)百萬只虛擬猴子(這些“猴子”其實是小型計算機程序),然后把它們配置于EC2云端計算機系統(tǒng)。隨后,“猴群”開始鍵入字母。計算機程序在那堆隨機字母中,以9個字母為一組,逐一檢閱。一旦發(fā)現(xiàn)當中有字母組合符合莎士比亞作品用詞,便會將之插入有關作品的數(shù)據(jù)庫中以便重組成章,無用字符串則馬上剔除。
該項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便已隨機生成和檢查了5.5萬億可能的組合。在歷時一個半月之后,虛擬猴子“打出”了莎士比亞全部作品。不過,一些人認為,這個測試項目并不是真正的無限猴子試驗,研究者只是讓百萬個計算機程序隨機產(chǎn)生出的單詞與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單詞匹配,既不是匹配整部作品,試驗的主體也不是猴子。而如果真要讓一只猴子復制出莎士比亞作品的話,所需要耗費的計算量和時間應當是難以想象的。沃里克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表示,“要猴子依序無誤地鍵入完書,可能需要和宇宙形成一樣久遠的時間”。
給隨機一個限定
讓我們暫且拋開“不解風情”的猴子,就這個思想實驗的本質,看看基于“無限”的其他嘗試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近來,一個名為“口袋妖怪紅版”的游戲在知名線上直播網(wǎng)站中進行了一項有意思的直播實驗。游戲的主人公名為“RED”,玩家需要操控它越過一道道障礙,穿過一個個迷宮,最后方能通關。此前,能夠完成通關的玩家少之又少。這次,設計者別出心裁,決定利用玩家的集體參與共同通關。他們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網(wǎng)絡直播,不僅如此,所有觀看直播的觀眾都可以決定“RED”該怎么行動。觀眾們只要在聊天室里打出上(U)、下(D)、 左(L)、 右(R)、 確定(A)、 取消(B),就能讓游戲里的角色依照對應的指令行動。
按理說,當同時參與游戲的人數(shù)足夠多,指令行動足夠豐富全面的時候,RED最后總能找到一條通關的路徑。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在頻道推出不滿一周后,累計吸引了2000萬人次點擊,同時在線觀看的人數(shù)也高達10萬人。人人都想輸入指令去操縱主角的動作。甚至因為同時下指令的人太多,造成指令往往會延遲近一分鐘。這樣也間接造成了所有操控者輸入的指令經(jīng)常互相抵銷彼此矛盾。甚至往往游戲角色想前進一步,都需要幾十分鐘。不論是理性想通關的玩家還是隨性惡搞的玩家,他們的指令效果都可以看作是近似隨機分布的。顯然,照此下去,想要通關幾乎是不可能了。
然而,這個看似無法通關的游戲,卻在玩家進一步引進“民主”模式后有了進展。玩家決定,每20秒鐘對所有觀眾的指令進行一次匯總,并采用多數(shù)觀眾選擇的行為模式。之后,游戲主角奇跡般地突破了一關又一關,闖過了一個又一個迷宮,雖然這期間也經(jīng)歷了幾千次失敗的嘗試。最終,在游戲上線16天7小時48分鐘之后,游戲主角Red的冒險之旅達到尾聲,游戲成功通關。
這個實驗其實與無限猴子頗有些相似。設計者都認為,只要樣本數(shù)目足夠大、時間足夠長,那么從中一定能產(chǎn)生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就像在闖關游戲中,如果不進行一些程序上的人為優(yōu)化和控制,那么無序的狀態(tài)則很難改變。因此,設計者引入了“民主模式”,也就是說,這個游戲必須在理性玩家多于隨性玩家的前提下才能通關。
同理,就前人做過的實驗來看,猴子也幾乎不可能在完全自然和隨機的狀態(tài)下敲出《莎士比亞全集》。除非研究人員給隨機一定條件的限制,比如:猴子按下所有字母加空格的機率相等(1/27),而在此基礎上,常見的字母(母音)又有更高的出現(xiàn)機率等等。否則,則很難避免幾乎全篇都是“S”的狀況發(fā)生。
“猴子與打印機”的寓言不僅僅只是“猴子能否打印出《莎士比亞全集》”那么簡單,由此推論下去,我們的宇宙如此宏偉莊嚴、秩序井然,智慧生命的誕生更是精美絕倫,而這一切都是從宇宙最初無序亂飛的光子中逐漸誕生出來的,這樣的無序混亂為什么能自發(fā)生成如此美妙的宇宙呢?難道真的有一個宇宙設計者存在嗎?正是有一個這樣的全能設計者,給我們的宇宙賦予了一系列的物理定律,限定了宇宙的發(fā)展方向,才使得宇宙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才使得智慧生命出現(xiàn)。
宇宙是否經(jīng)過設計,這是一個關乎我們生存命運的重大課題?!昂镒优c打印機”的故事啟示了我們對宇宙根本規(guī)律的重新認知。
(本系列連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