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最讓中國人激動的,當屬中國女排奪冠;這一年,最大快人心的事是,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0名主犯的判決;這一年,最感人的事是,青年女工杜蕓蕓捐款10萬元給國家;也是這一年,鄧小平接見作家金庸,希望通過金庸向臺灣傳遞消息……
中國女排首次奪冠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經(jīng)過了7輪28場激烈的比賽,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zhàn)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yōu)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yōu)秀運動員獎”。
首次奪冠,國人沸騰了。
這只是激動人心的開始。1982年,第九屆世錦賽,秘魯。中國女排帶著一場負分進入復賽,形勢十分嚴峻。主教練袁偉民果斷起用年輕隊員梁艷、鄭美珠,替下周曉蘭、陳招娣。以3比0輕取古巴,贏得了扭轉戰(zhàn)局的關鍵一役,此后中國女排又以3比0戰(zhàn)勝蘇聯(lián)隊,殺入四強。并最終在與東道主秘魯隊的冠亞軍決戰(zhàn)中以3比0完勝,獲得本屆錦標賽冠軍。
兩連冠。
1984年,第24屆奧運會,洛杉磯。8月3日預賽的最后一場對美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以l比3失利。半決賽中國隊以3比0輕取日本后,8月8日的中美決戰(zhàn)上中國女排絲毫沒有受到小組賽失利的影響,以3比0完勝對手,取得了“三連冠”。
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日本。在這次世界大賽中,中、古之戰(zhàn)是世人注目的焦點。賽前雙方均以3比0擊敗了實力雄厚的蘇聯(lián)隊,因此這場比賽可謂本屆比賽的冠軍爭奪戰(zhàn),最后中國女排以3比1獲勝。
四連冠。
1986年,第十屆世錦賽,捷克斯洛伐克。中國女排在極為困難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以8戰(zhàn)8勝的出色戰(zhàn)績,蟬聯(lián)冠軍,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當時一提起中國女排,就給人拼搏、向上的感覺。
“壞人”也有辯護的權利
1981年1月25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審結。當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0名主犯,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宣讀特別法庭判決書。
江青被判死緩,法庭上她還振振有詞不服氣。看電視轉播的老百姓們都恨得咬牙切齒。有資料稱:1966- 1970年,江青在幾次講話中點名誣陷了172人,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都遭到迫害,有的致死,有的家破人亡。當江華審判長念了“死刑”兩字,稍稍停頓了一下,江青那時狂呼反革命口號,沒有來得及聽到“緩期兩年執(zhí)行”,就喪魂失魄,手足無措。在她被押出法庭后,當女法警叫她戴上圍巾,披上大衣時,她連聲說:不要了,就這樣去吧?!币馑际蔷瓦@樣去槍斃吧。女法警仇恨她,當時不對她說“死緩”。女法警事后說:“等押解到監(jiān)獄時,她已完全嚇傻了?!?/p>
這次審判林彪、江青集團,讓全國人民普及了法律知識。許多人當時還想不通:林彪、江青集團的人做了這么多壞事,為什么還要給他們找律師進行法律辯護?后來人們漸漸明白了,“壞人”也有辯護的權利。
女工杜蕓蕓捐款10萬元給國家
1981年3月25日,蘇州絲綢印染廠青年杜蕓蕓,將一筆價值十萬元的財產,正式上交國庫。
杜蕓蕓生于1958年,4歲那年,上海的姑媽顧萼曾收她為養(yǎng)女。
姑父顧玨珊是有錢人家的長子,只可惜1953年就死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顧家遭了劫難,金銀首飾、紅木家具、名人字畫等被一抄而盡,不堪打擊的姑媽不幸于1967年郁郁而終。
1981年,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依法宣判,顧萼曾的遺產,全部由杜蕓蕓繼承。
杜蕓蕓捐款十萬巨款給國家,當時引起了轟動,畢竟當時的十萬,不是小數(shù)目。8月21日的上海《青年報》,刊登了通訊《她為什么上交十萬巨款》,報道了杜蕓蕓的事跡。
“我不想當不勞而獲的繼承人。我還年輕,能勞動,我要把這筆遺產獻給國家,為人民造福?!边@就是當時杜蕓蕓的樸素想法。
1982年,上海《青年報》發(fā)起了由各級團組織推薦“1982年我最敬佩的10名青年朋友”活動。根據(jù)7000余封推薦信,選出當代青年最敬佩的10名青年朋友為:張華、朱建華、鐘鏵、陳燕飛、杜蕓蕓、胡曉平、朱晉、陳宗存、李新年、吳景山。
后來,杜蕓蕓離了婚,接下來廠里的效益越來越差,杜蕓蕓帶著女兒每個月只有200元的工資,平時的生活都很難維持?,F(xiàn)在,杜蕓蕓依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黃植誠駕機從臺灣飛回大陸
1981年7月18日,周六。一大早,兩天前攜家眷來京的金庸大俠情緒飽滿,帶著妻子和一對兒女,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人民大會堂與他心目中的“大俠”鄧小平晤面。
這是鄧小平“重出江湖”4年來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香港同胞,他的身份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對方身份是香港《明報》社長。他們的會面向海內外傳遞出中國大陸新的對臺工作信息。
金庸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底對華人世界頗具號召力,這位“香港第一反動文人”與林彪、“四人幫”之間多年有筆斗,他的《明報》這一公器,使得臺灣方面對他印象頗佳。因此,鄧小平希望通過金庸向臺灣傳遞消息。在此前后,中共都已通過各種途徑向臺灣方面表達了對話的愿望,但是均無回響。
在金庸回大陸之前幾年,金庸應邀訪問臺灣,還走訪了天天對著大陸打炮的金門,看到這一“前沿”遍布炮位槍陣,坑道阡陌縱橫。這次他與蔣經(jīng)國交流了一些看法。此時病重的蔣經(jīng)國及他的黨派并沒有接受國際反華勢力“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陰謀。因此,金庸和臺灣,雙方都對彼此保持了一定的好感。
鄧小平會見金庸21天后的8月8日,黃植誠從臺灣飛回大陸。黃植誠祖籍是廣東橫縣,1952年出生在臺灣,高中畢業(yè)后按例進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受訓4年,對于大陸,黃植誠充滿無限的向往。
在8年飛行生涯中,他多次想作吃螃蟹的人,他的潛心專一令他技術嫻熟,成績優(yōu)異,并多次獲獎。他的特殊地位讓他可以收聽大陸對臺廣播,他對兩岸廣播濃厚的火藥味不感興趣,但很喜歡“海峽之聲”中那位聲音柔和的徐曼小姐。8月8日上午20分,黃植誠從臺灣桃園機場駕駛F- 5F型飛機起飛,同機的還有臺灣空軍5大隊中尉飛行員許秋麟,任務是對許進行儀表飛行的考核。
起飛后不久,黃植誠問現(xiàn)在到了哪里,許秋麟驚恐地發(fā)現(xiàn)飛機到了大陸,黃植誠告訴許秋麟:“我就是要到大陸?!辈栐S愿不愿意回大陸,許說不愿意。
于是,黃植誠將許秋麟送到東引島上空叫許跳傘,黃植誠看到許秋麟的降落傘打開后,急速把飛機下降,沿海飛行,飛進大陸上空,在福建前線某地機場安全降落,當機場站長為他解開傘繩時,他高興地說:“我早就盼望回到大陸,現(xiàn)在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p>
黃植誠回到大陸后,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歡迎和高度贊揚,福州部隊和空軍領導機關先后召開歡迎大會,表彰29歲的黃植誠。黃植誠被批準參加人民解放軍,并被任命為空軍某航校副校長。
9月30日,葉劍英元帥向新華社發(fā)表了著名的“葉九點”:
一、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二、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協(xié)議;三、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四、臺灣現(xiàn)行社會、經(jīng)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jīng)濟、文化關系不變;五、臺灣當局和各屆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六、臺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七、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白由;八、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回到祖國大陸投資,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九、歡迎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土,民眾團體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事。
1982年1月,鄧小平指出:“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摘自《民間記憶1978—2008:改革的私人印記》陳煜、錢躍著,中央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