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煒光
?
“海淘”與行郵稅散說
文/李煒光
近段時間以來,漢語詞庫中又添新丁,名曰“海淘”,就是國內消費者在海外或境外購物的意思。從購物流程上說,海淘可分為海外購物平臺、跨境電商和個人代購三種形式。
海外購物平臺,就是通過互聯(lián)網檢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過電子訂購單向海外購物網站發(fā)出購物請求,然后填寫私人信用卡號碼,通過國際快遞發(fā)貨,或是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海外購物方式。跨境電商,則是指國內電商從國外倉庫或國內的保稅區(qū)倉庫發(fā)貨給顧客,由于也需要經過海關清關等入境過程,所以也算是一種海淘。與海淘相聯(lián)系的關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簡稱“行郵稅”,是一種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和其他個人自用物品征收的進口關稅,包括關稅和海關代征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等。
過去個人自用、合理數(shù)量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在實際操作中按照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這就容易形成不公平競爭。同時跨境電商行業(yè)無序競爭,也確實需要加以規(guī)范。個人代購一直處于稅收的灰色地帶,其通過郵遞物品進境的物品也是屬于貿易性質的,而微博、微信上的個人代購一直被認為是監(jiān)管難題。
行郵稅的改變發(fā)生在3月24日,財政部會同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確定自4月8日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將不再按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消費稅。依照官方的說法,此舉的目的是推動跨境電商健康發(fā)展。
依照行郵稅新規(guī)定,對個人購物及代購,免稅額保留、稅率提高。對郵寄進境物品征收行郵稅,應納稅額50元以下免征,由原來的四檔稅率改為三檔,個人寄自或寄往國外物品限額為1000元,港澳臺地區(qū)800元。對跨境電商,行郵稅改為新跨境電商稅,稅率整體提升,并制定了稅率表。
備受消費者關注的商品中,進口奶粉的稅率從此前的10%,上調至15%;紙尿褲的稅率從此前的10%,上調至30%。進口化妝品中,唇膏、睫毛膏以及粉底等唇用、眼用以及粉狀化妝品稅率,由50%上調至60%;洗面奶、面霜和隔離霜等清潔護膚用品等的稅率由50%下調至30%。
稅制的改變對個人購物及代購的影響應該說不算大,雖然郵包的過機率是100%,但開箱檢驗率一般不超過20%,闖關的可能性還是存在。但這次稅率調整提高了部分熱銷產品的稅率,個人代購成本有較大上升,通關過程中一旦被查和被稅,代購者所獲利潤自然會大幅度下降。
稅改之前,跨境電商的發(fā)展是相當樂觀的。2008年至2015年,其交易額從8000億元增加到5.2萬億元,即使進出口雙降,仍然保持了30%的增長率。據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到6.5萬億元,2017年將進一步增長至8萬億元規(guī)模水平,原因就是行郵稅稅率普遍低于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而行郵稅改為新跨境電商稅和稅率的整體提升將改變這一發(fā)展態(tài)勢,其中奢侈品行業(yè)將承受較大壓力。
中國是公認的奢侈品消費大國,在奢侈品消費中,線上交易量呈爆炸增長之勢,有45%的受訪者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奢侈品。但跨境電商稅收的調整對奢侈品交易卻頗為不利。以高檔手表為例,以前只需繳納30%的行郵稅,稅改之后則變成了“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的結構,這對國內奢侈品消費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導致部分中高端消費重回代購渠道。另一個問題是稅改對自營平臺采購成本的影響,以直營為主的跨境電商企業(yè)由于自身直接面臨稅收成本的提升,受到的沖擊也最為直接,其中低客單價規(guī)?;\營、主打母嬰產品或中低端化妝品的直營電商更是首當其沖的“受壓迫者”。
跨境電商的運營,價格是核心競爭力,這一輪整合事實上是一次價格戰(zhàn)。在目前稅制“一刀切”的情況下,唯有靠補貼和壓縮成本來增加價格優(yōu)勢??缇畴娚唐脚_將不得不拿資金來比拼,大型跨境電商平臺或可以大手筆貼錢,而一些小的跨境電商平臺將被擠出市場。
斯密指出:“如果可能使用其他方法支付政府費用,應該停征一切的稅,關稅、消費稅等?!苯鼛资陙?,國際間經濟分工與合作發(fā)展迅速,各國紛紛減少關稅對國際貿易的障礙。我國應制定較為適宜和輕型的稅收政策,以順應國際潮流和應對國內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舉步維艱累贅鞋梅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