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藍
摘 要:本文對首屆“外研社”全國閱讀大賽的題型設置及考察方式進行了剖析,并以英語專業(yè)參賽學生的視角,綜合分析了此次大賽所反映出的現(xiàn)階段大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英語閱讀的針對性教學及學生閱讀能力的自主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閱讀大賽 閱讀能力 自主提高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繼英語演講和寫作大賽之后,外研社于2015年9月至12月首次舉辦“外研社杯”全國閱讀大賽。此次大賽賽題注重國際化人才要求,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開闊其國際視野,提高其國際素養(yǎng)為目的,對思辨性、創(chuàng)新型和拓展性進行了良好的融合。
筆者參加此次閱讀大賽,經歷了校賽、省賽至全國總決賽三個階段;對于此次大賽的命題及考察形式都感受頗多。同時作為一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此次大賽也讓筆者對大學生閱讀能力尤其是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能力的評估及提高都進行了思考。
一、 對于題型設置和考察模式的評估
本次比賽試題取材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哲學、科技多個方面,真正做到廣而全,新且趣;測試題型富于變化,有助于實現(xiàn)對考生語言水平尤其是閱讀水平的可靠度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較準確地反映考生的實際閱讀水平。
考察內容:(1)考察基本詞匯,詞法掌握能力的詞匯辨認題 (Recognition of words),給予考生個性化的自我反饋,達到“讀以明己”的測試目的;(2)綜合考慮非英語專業(yè)受測者在英語文化知識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失,輔以介紹英語國家人文概況的閱讀材料,予以英語文化知識的有效補充,使得測試材料更公平、公正。(3)加以與時俱進的科技、經濟類文章,考察有關學科的基本知識,鼓勵考生進行多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英語閱讀,真正做到“讀以察視”的考察標準。以上三點相結合,以考察語法能力為起點,實現(xiàn)對語篇分析能力考察的自然過渡;而一定數(shù)量的專業(yè)詞匯在豐富試題廣度的同時,側重對考生的分析(Analysis)和預測(Prediction)能力的評估:要求考生根據(jù)前文所給信息和提示,推測出生詞在具體語境下的所指義,某種程度上是對考生社會語言能力中具體“文化含義的理解能力”的測試。測試題材的合理選定為評估考生的語言交際能力(Language Communicative Ability)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標準:通過不同閱讀材料所創(chuàng)造的具體情境下考生的答題結果及正誤的差異,在考生中自然形成區(qū)分度。題型方面,客觀題占據(jù)主體,采取機器閱卷的方式,使得評分標準得以保持一致,保證了測試的信度。而客觀題又以多項選擇題為主,這容許受測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更多的題,考察的語言點數(shù)量增加,從而提高整個測試的效度。加以一定數(shù)量的匹配選擇題,進一步增強試題的客觀性:匹配題選用材料均有原文出處可循,使得匹配項與上下文邏輯關系更合理,同時提供數(shù)個多余選項,減小了猜題、蒙題的可能性,有助于真實反映考生的閱讀能力。兩篇同主題文章比較分析的題型設置,在考察考生尋讀等閱讀技巧的同時,是對考生對比分析能力、主旨概括能力的有效檢測,拓展閱讀測試的測試范圍。另外,此次大賽的主觀題測試形式為 “材料分析+寫作表達”,將讀寫能力加以結合考察,囊括Alderson和Lukmani提出的閱讀能力測試八大題型中的“綜合”(Synthesis)和“評論”(Evaluation)題型,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作答;而寫作題型則是對閱讀能力測定的升華。根據(jù)Heaton的觀點,寫作能夠同時考查考生的基本語法詞匯知識、篇章組織技能、語體運用等能力。將讀寫二者相結合,不僅僅是對語用能力的評估,也是對于邏輯分析水平的評估。作文具有積極的反拔效應,能夠對教學產生良好的指導作用,這使得該測試的后效作用更全面。
總的來說,能夠參與閱讀大賽,說明參與者已經超過語言“門檻”,即高層次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低語言要求,所以通過分析可知,此次測試關于直接詞法的考察不多,且與閱讀材料,寫作能力考查相結合,使閱讀測試具有更強的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
二、 對于閱讀水平判定標準的思考
很多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對于英語閱讀水平高低的判定標準仍停留在詞匯量的大小,長難句語法嫻熟程度等方面。在進行精讀、泛讀等專業(yè)課程學習時,仍以生詞的多少判斷文章的掌握程度的高低。遇到生詞就求助于詞典,這不僅影響了閱讀的速度、效率,而且造成了閱讀過程的不連續(xù)性。面對生詞較多或者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的抵觸情緒更嚴重。分析“外研社”杯全國英語閱讀大賽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其考核文章短小精悍,詞匯難度參差有致,但題目設置又通過多變的風格及多樣的內容形成一定的區(qū)分性,并且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考察主旨概括能力的圖表分析題,考察邏輯分析能力的文章對比歸納題,考察關鍵詞語境分析能力的專業(yè)英語閱讀題等。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水平一般要高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但從此次大賽的比賽結果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高的閱讀水平需要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分析水平加以支撐,但單純掌握單詞、句子或者篇章的字面意遠不足以。
三、 對于提升閱讀能力的思考
英語專業(yè)學生平日的學習重點多集中于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和培養(yǎng),呈現(xiàn)出思維深度,廣度不夠的現(xiàn)象。此次閱讀大賽綜合考察了學生的多學科文化知識,內容涉及多個方面。以其中一篇主題為“Comparative Advantage”的閱讀材料為例,comparative和advantage均為基礎英語詞匯,不存在釋義問題,但是二者相結合就已成為經濟學范圍的詞匯,根據(jù)筆者賽后的調查,考生普遍反映不理解此詞組的含義,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及上下文進行猜測。如果平時能夠廣泛閱讀,就不難發(fā)現(xiàn)“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商務英語的基本詞匯之一。這啟示英語專業(yè)學生要廣泛涉獵,不僅僅注重“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再者,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性也在此次比賽中得以體現(xiàn)。此次閱讀大賽的最后一題均為寫作題,要求考生根據(jù)所給相關材料進行分析作答。從省級決賽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到全國決賽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論證,涵蓋文學和哲學方向,也綜合考察了學生的閱讀、鑒賞、邏輯及書面表達能力。對于莎士比亞用古英語創(chuàng)作的十四行詩,若沒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及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則很難理解其背后的內涵,書面鑒賞表達更是無從談起?!拔宜脊饰以凇边@句話耳熟能詳,但是如何結合相關材料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需要學生平日里多讀,多思,多寫,多練。難以下筆做到“我手寫我心”這也就側面反映出英語專業(yè)甚至是其他專業(y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缺失。
要提高閱讀能力,關鍵在于提高閱讀效率,掌握閱讀方法。閱讀效率的提升需要提高閱讀速度,強化閱讀理解。提高閱讀速度,建立在一定的詞匯量及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之上。同時需要學生改變固有的閱讀習慣,真正做到以意群為最小閱讀單位,置于上下文完整理解含義及作者所傳達出來的隱含信息,包括其基本態(tài)度等。當然具體情況下的閱讀技巧也很有幫助,平時有意識地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略讀,速讀,以及尋讀能力,根據(jù)問題所指而在閱讀材料快速找尋信息點,剔除掉無用的補充信息。而閱讀理解涵蓋的不僅僅是“字面理解”也有“所指義理解”,更有對作者傳遞的觀點進行判斷的“評價”能力,更深層次的理解則要求讀者能對作者創(chuàng)造出的文學形象和語言藝術產生共鳴,即“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與努力。
閱讀能力的測試和提升需要緊密結合教與學的實踐經驗,首屆“外研社杯”全國閱讀大賽通過對受測者所掌握的具體詞匯、語法知識、語篇分析、材料鑒賞,對具體語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行測試,從而進行閱讀能力的綜合評估,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也為后續(xù)相關比賽的開展及實際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Adelson,J.C.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London:Longman,1984.
[2]Heaton,J.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 [M].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1988.
[3]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 [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王英杰.語言測試學引論 [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5]楊惠中.語言測試的社會學思考 [J]. 現(xiàn)代外語,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