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君子
父親只是希望家人與之交談時,放下手機,朝向他,放大放慢嘴巴。
51歲這年,母親去世,她將獨居的八旬老父接到家中照料。但她很快就發(fā)現(xiàn),父親聽力的嚴(yán)重下降,給全家造成了極度的困擾。
父親的臥室成了一個巨大的共鳴箱,他一天到晚開著電視,抵抗那種與家人溝通不暢的寂寞。
每天,從早到晚,他從球賽看到新聞,從各種抗戰(zhàn)神劇,看到家長里短的生活劇,他坐在離電視機不到一米的地方,支楞著耳朵,專心捕捉播報與臺詞。他甚至迷上了看電影頻道的外國電影,原因,可能是因為可以看屏幕下方滾動的中文字幕,不用費勁兒去聽演員都在說什么。但是,老爺子人老健忘,就算他不需要那么大的音量,電視機的聲音還是開到最大。直到她推門進去,幫父親把音量調(diào)低。父親見她氣哼哼地使勁按遙控器的按鈕,臉上浮現(xiàn)一縷茫然,接著,他臉上又浮現(xiàn)慢半拍的歉疚。
可是第二天,家里的電視機音量依然故我。樓上樓下的鄰居找她投訴,說隔著樓板都能聽見她家電視里的臺詞;兒子也跟她訴苦說家里太吵,上班一天回來,本想尋個清凈,卻被外公的音量搞得頭暈?zāi)X脹。“外公為啥這么固執(zhí),說啥也不愿裝助聽器呢?這跟人老了要戴老花鏡一樣,是很自然的事呀!”兒子的顧慮還有一層:他馬上就要把女友領(lǐng)回家來,這樣嘈雜、擁擠的一個家,不知女友會有什么看法。
她立刻帶父親去聽力康復(fù)科配了助聽器,教會老爺子使用,求他戴上,強迫他戴上,告誡他在兒子的女友上門做客時,無論如何別把助聽器取下來。她沒有留心到,戴上助聽器后,老爺子更加沉默寡言。他增加的嗜好就是翻看他從老宅帶來的七八本影集。老爺子年輕時是攝影愛好者,為全家人拍過大量黑白照片,自己調(diào)好藥水在蒙了兩層黑窗簾的廚房沖洗。而這些過去的影像,似乎成了他晚年必不可少的交流對象。
這天,兒子的女友首次上門,才寒暄了大約十分鐘,就聽到父親的房間槍炮聲大作。她終于失去了耐心,扯過桌上的活頁本,沖進去,就見她怒氣沖沖在本子上寫:“為啥不戴助聽器?為啥要端著你那奇怪的自尊心?為啥總是不給我們安寧?”她寫得太用力,紙都被鉛筆戳破了。
父親愣怔半晌,似乎明白了她的怒氣緣何而來。接過筆,在本子上寫:“戴了,耳朵脹痛。不戴,只要你們面對我,說得慢一點,我能聽得見?!崩先思彝A送?,又寫:“看來我是應(yīng)該回老宅了。女兒,一切都是我的錯,我讓你難做人了?!?/p>
不知為什么,她忽然蓄積了滿眶的淚。她一直覺得,付出極大忍耐的是她,卻沒有意識到,付出更大忍耐的,是日漸衰弱的父親。把客人送走后,她把活頁本給兒子看。建議大家都來戴十分鐘的助聽器試試。此時,夜深人靜,嘈雜的市聲已經(jīng)平息下來,但戴上助聽器后,她發(fā)現(xiàn)外面風(fēng)吹樹葉的聲音,野貓爬過瓦楞的聲音,空調(diào)外機的滴水聲,甚至外面商家霓虹燈管的彈跳聲,都大到讓人不可忍耐。她與兒子輕聲說話,發(fā)現(xiàn)那些噪音與家人的話語聲纏繞在一起,給耳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父親只是希望家人與之交談時,放下手機,朝向他,放大放慢嘴巴。在他的聽覺世界慢慢變得荒蕪的時候,他只是希望親情可以給予寂靜中的回應(yīng),充滿關(guān)懷,充滿耐性。她怎么能忽略這種日漸微弱的需求?
摘自《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