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榮,陳 圓,邴飛虹(湖北省武漢道一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中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17例觀察
趙艷榮,陳 圓,邴飛虹
(湖北省武漢道一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摘 要]目的:觀察中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34例隨機分為中藥組和對照組各17例,中藥組給予中醫(yī)辨證施治,對照組給予甘露聚糖肽片治療。結果:總有效率中藥組94.1%、對照組6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滋陰補陽法組方治療RAU,療效顯著,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口腔潰瘍;中藥;辨證施治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又稱復發(fā)性阿弗他口炎、復發(fā)性口瘡,是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緊張等情況均能引起該病的發(fā)生[1]。RAU好發(fā)于唇、頰、舌緣等,局部有明顯的疼痛灼熱,妨礙進食和說話,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都帶來很大影響。該病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免疫異常、營養(yǎng)缺乏、感染、社會心理等因素有關[2]。我們用中藥治療RAU取得顯著療效,報道如下。
共34例,均為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和對照組17例。中藥組男15例、女2例,年齡24~60歲,病程2~6年。對照組男14例、女3例,年齡25~60歲,病程2~6年。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3]:反復發(fā)作的口腔潰瘍,單個或多個出現,以口腔黏膜或舌體、唇黏膜、軟腭等部位為多見,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輕度充血,潰瘍面或黃或白,伴有燒灼樣疼痛。
中藥組辨證施治。①RAU陰虛型:癥狀為潰瘍點散布于舌與口腔黏膜,面積約綠豆大小,周圍組織稍紅,潰瘍中間淡紅色,舌淡紅苔薄,稍干,伴口干喜飲,大便干結,小便黃,脈細稍數。給予傅青主引火湯加減。熟地60g,巴戟天10g,天冬15g,麥冬15g,茯苓10g,五味子5g,女貞子10g。②RAU陽虛型:癥狀為潰瘍點散布于舌與口腔黏膜,中間凹陷,呈淡白色,舌淡胖苔白膩,伴面色白,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長,脈沉,尺脈弱。給予張景岳鎮(zhèn)陰煎方加減。熟地60g,巴戟天15g,五味子5g,川牛膝10g,茯苓15g,肉桂3g,制附子10g,女貞子10g。日1劑,水煎2次,早晚空腹服用。
對照組給予甘露聚糖肽片(成都利爾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日2次,每次10mg。
兩組均以2周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治療期間注意清潔口腔,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避免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隨訪1年,觀察復發(fā)情況,判定療效。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擬定。痊愈:潰瘍創(chuàng)面完全消失,黏膜恢復正常,且1年內基本不復發(fā)。有效:潰瘍創(chuàng)面明顯減少,復發(fā)的次數和程度程度明顯減輕。無效:口腔潰瘍創(chuàng)面無改變,發(fā)作次數和程度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RAU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口腔黏膜損害性疾病,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都可能患病?,F代醫(yī)學研究認為,RAU與人體免疫力低下、營養(yǎng)元素缺乏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尚無特效療法[5]。臨床實踐則表明,中醫(yī)藥對RAU的治療及防止復發(fā)方面,有其自身優(yōu)勢。
RAU屬中醫(yī)“口瘡”、“口疳”范疇?!秲冉洝分^:“諸痛癢瘡,皆屬于心”,RAU多為虛火上擾引起,可分為陰虛型和陽虛型,陰虛火旺與陽虛浮越于上所致,由于陰陽的虧虛,正氣不足,病情會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6-7]。采用傅青主的引火湯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陰虛型RAU,陰虛則陽旺,所謂水虧于下,則火失其制,針對陰虛型RAU,火勢并不旺盛,而是微火慢煎,隱痛不休;故治療以滋陰斂火為主,以大劑熟地填補腎精,天冬、麥冬、女貞子、五味子滋腎陰、清虛火,佐以巴戟溫腎益精,茯苓健脾利水濕。諸藥合用,緩緩滋養(yǎng),使?jié)兠娴靡孕迯?。而針對陽虛型RAU下身一派寒涼,形寒肢冷,小便清長等,故以張景岳的鎮(zhèn)陰煎為主方,熟地補腎填精,而制附子、肉桂、巴戟天溫腎陽,加牛膝引火下行,使腎水溫煦充足,無根之火降歸于腎,水火相抱,陰平陽密,真火寄于腎水,溫暖臟腑,滋養(yǎng)周身,則潰瘍得愈。
中藥治療RAU療效明顯好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JAGTAP K,BAAD RK.Estimation of salivary nitric oxide in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and oral lichen planus patients with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J Contemp Dent Pract,2012,13(5):623-626.
[2] 張賢梅,孫勤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病機制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 (10):2495-2497.
[3] 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356-358.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 NATAH SS,KONTTINEN YT,ENATTAH NS,et al.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 today:a review of the growing knowledge[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33(3):221-234.
[6] 韓燕,賀瀛.加味麥門冬湯治療陰虛火旺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60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7):662.
[7] 蔡行平,黃亞麗,錢成勇.吳胡五蒼湯治療脾腎陽虛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20(5):495.
[中圖分類號]R276.8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4-0319-02
[基金項目]湖北省民營中醫(yī)醫(yī)院重點??祈椖浚?0140526)
[通訊作者]邴飛虹
[收稿日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