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東校區(qū),226001)
?
對“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教學絕招”一文的思考
王溪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東校區(qū),226001)
江蘇王溪
在2015第5期有一篇題為“行進中單手肩上投籃教學絕招”的文章(以下簡稱原文)。筆者是個籃球的狂熱分子,對原文認真地研讀和反復試驗后。認為原文提出的三個絕招值得商榷?,F(xiàn)在整理出來,和同仁們一起探討。
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根據(jù)持球技術(shù)動作可以劃分為:運球投籃和接球投籃兩種。運球投籃就是俗稱的“帶球三步上籃”,它是接球投籃技術(shù)的基礎(chǔ)之一;接球投籃則是一個技術(shù)組合動作,它是運球投籃的提高和發(fā)展。分析兩者技術(shù)原理差距,雖然都是拿到球后三步上籃,但是,接球上籃明顯地多了側(cè)身跑、步伐調(diào)整、準確接球、接球后身體調(diào)整等步驟,而且還對配合同伴的傳球位置、時機、默契度等要求也比較高。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應(yīng)該遵守從簡到難的順序,即先學習帶球三步上籃,在達到一定熟練程度以后,再把它和行進間傳接球技術(shù)相結(jié)合,發(fā)展成行進間接球上籃組合技術(shù)。原文中第一個絕招是通過對已有行進間傳接球知識的延伸和遷移,讓學生體會在行進間跨步接球再跨一步向前上方傳球(投籃)——這是行進間接球投籃的類似動作。作者希望通過這個“接球上籃”動作遷移出學生的“運球上籃”技術(shù)。也就是試圖通過高層次的行進間傳接球上籃技術(shù)組合帶動基礎(chǔ)的帶球三步上籃技術(shù),由困難帶動簡單的。試問,學生連基礎(chǔ)的運球上籃技術(shù)都沒有掌握,又怎么讓他們通過側(cè)身跑動、合理調(diào)整、準確接球等一系列有難度的接球投籃動作,體會、感知跨步接球和再跨步向上出手傳球或投籃?實際上,以“跑”來帶動“走”,混淆和顛倒了技術(shù)發(fā)展的難易順序,結(jié)果可想而知。
原文目的是“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掌握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跨步接球、上步投籃”。筆者認為,要達到此目的,可以在學生三步上籃路線上、在起跨點合適的高度,讓同伴持一只固定球,練習者在這里跨步拿球再接上步投籃,充分體會動作要領(lǐng),逐步過渡到學生在起跨點,自己原地運一下球再跨步拿球等動作。由易到難,逐步建立和提高學生的跨步接球、上步投籃的感覺和能力。
在“一大、二小、三高跳”中,“高跳”的方法和技巧有較高的要求,它要求起跳腿快速、主動落地,雙臂持球快速向體前上方擺起,擺動腿積極向前上方擺動,大腿至少要擺到水平位置,通過雙臂和大腿的擺動帶動身體向前上方伸直。原文第二個絕招中,為了引導學生在第三步時向上跳起,設(shè)置了一定高度的障礙物。雖然原文沒有具體說明學生如何運用障礙物(是跳過、靠近、還是參照物),但從配合的圖片來看,障礙物(牛皮筋)的高度只有20~30cm,主要引導學生跳過或形成一種向上跳意識。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障礙物設(shè)置方法可行,但是障礙物設(shè)置高度值得商榷。一是對于圖片中的高度障礙,學生在試圖達到障礙高度時,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跑動速度。在技術(shù)學習初期,跑進速度加快,學生控制球出手的穩(wěn)定性會明顯下降,慣性使球打板彈性也增強,命中率降低,學習、練習效果不理想。二是學生為了使起跳腿騰空高度達到障礙水平,在跳起后,會把應(yīng)該高抬的擺動腿,積極向下蹬擺,進行本能的空中勢能轉(zhuǎn)換,造成學生另類的“走步式、空中挺身式”錯誤投籃姿勢,穩(wěn)定性、命中率更是不言而喻。
筆者把障礙物高度進行了改動,新的高度設(shè)置在學生胸腹部。練習時,要求學生以正常練習速度跑進,只是在起跳瞬間,要求學生擺動腿加快、加大擺動,積極向牛皮筋方向靠攏,并在身體到達最高點之前,努力保持擺動腿的折疊滯空狀態(tài)。設(shè)置腰腹部高度的障礙物,在不影響學生跑動速度和投籃命中率的基礎(chǔ)上,可以較好地引導學生完成“三高跳”的技術(shù)要求。
原文在絕招三中,作者用即時貼標出了學生投擦板球的合理位置,此方法可以增強學生投擦板球的擦板點準確意識,提高命中率。但是,這種方法只能夠運用在擦板球中,而且必須是從籃板兩邊45°左右位置上籃擦板球的投籃中。原文在闡述時未加以說明,這樣容易讓學生在練習上籃時,不管從哪個位置上籃,都會尋找教師給的標志點,引起投籃思維定勢。筆者在實際教學運用中發(fā)現(xiàn),當行進間上籃行進路線不在籃板的兩腰位置,這時擦板球標志點就無法用上。比如,快攻“三打二”中,最佳投籃時機在中路時,學生如果死搬硬套到下底再投球擦板,可能會延誤最佳時機。還有學生為了躲開防守,在零度角上籃時,擦板投籃也不是最佳投籃方式。在原文中的絕招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擦板球,應(yīng)該適當給這類投籃也出出絕招,避免思維和練習方法定勢。
筆者認為,在原文給出的兩個標志點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實際投籃的路線和方法,可以再增加一些投籃時的標志點或線。如從中間位置行進間上籃時,可以在籃筐后面小長方形中間下側(cè)位置給出標志,讓學生上籃時,球輕觸此點,提高命中率。而對于一些喜歡以籃圈為參照點,直接投籃心為目標的學生,教師應(yīng)該詳細講解如何以籃圈近端中心點為標志點來提高命中率。學無定法,教師應(yīng)該把行進間肩上投籃的常用的、有效的投籃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活學活用,全面提高籃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