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弋琳
薩特說,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這說明你沒有和自己成為好朋友,而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這句話似乎必須加上一個前提條件才能成立——獨處時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
隨著微信應用的普及,人們日漸依賴于手機,發(fā)不完的信息,看不夠的新聞推送,層出不窮的朋友圈動態(tài)……它悄悄成為日常生活中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以至于餐桌上、地鐵上都隨處可見“低頭族”。
誠然,微信有許多不勝枚舉的好處,古人只能以“夢里終相覓”來解相思之苦,而今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和任何親朋好友聯系,例如在群里振臂一呼“去旅游吧”,各地空閑的親友馬上就云集響應,議時間,定行程,四面八方趕過來,既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場,又維系了感情,若放在從前的信件郵遞時期,恐怕它只能是一場夢中之旅了。不僅如此,微信還能拓寬人們的視野,讓人們在工作學習之余得到有效及時的放松。可是,微信里那些看似治愈實則無營養(yǎng)的心靈雞湯真的讓心靈升華了嗎?
凡事有利有弊,隨著微信的悄然落戶,從前“圍爐夜話”的溫馨變?yōu)槊髅鞴蔡幰皇覅s仍在微信上互動,大年夜的團圓飯上面對天南地北趕過來的親友,此起彼伏的是“看我又搶了幾元紅包”——反正以后總能相見,可紅包不搶一會兒就沒了,但事實上最得不償失的恰恰是因搶紅包而錯過的噓寒問暖。
其實人是在一天天地走向死亡的,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這句話聽上去很殘忍,但仍有一定現實意義。正是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才要把它用在最有意義的事上,但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它被搶紅包搶走了,刷動態(tài)刷走了,在一次又一次點開的微信圖標中流走了。時光流年,往事煙云,要在種種不經意的回顧里我們才會恍然,那些因微信錯過的時光才更美好。
《傲慢與偏見》里簡·奧斯汀說:“為一個人怠慢眾人,這不正是愛情的本質嗎?”現在我們?yōu)榱宋⑿哦雎员娙耸遣皇且呀洝皭凵稀笔謾C、無網不歡了呢?管好自己,在娛樂與生活之間劃清界限,在虛擬與現實之間劃清界限,恰是我們面對互聯網時代最必備又最稀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