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依東
【摘要】音樂鑒賞作為當前高中音樂學科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應當依據(jù)高中學生的實際狀況,運用研究性學習讓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知識,并且體驗音樂帶來的巨大魅力。本文對研究性學習進行了概述,分析了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中音樂 鑒賞 教學 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97-02
研究性學習能立足于每一名學習者的實際視角,從而產生適合于全體學習者參與的模式,營造出寬松而又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研究者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更加主動和愉悅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當前,因為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進行,音樂教師應當找到更為有效的教育方式,排除傳統(tǒng)意義上的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努力培養(yǎng)高中生們更加獨立主動地學習與掌握音樂技能之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依據(jù)學生們的實際能力,讓其在高中音樂鑒賞學習過程中更加主動地探求音樂藝術之魅力。
一、研究性學習概述
所謂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在教學工作者的積極指導之下,由學習者自行選擇與明確所要研究的專題,更加主動地學得知識,并用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回歸學習者自身所生活著的世界,立足于其直接的經(jīng)驗,關心其自主性探究能力,借助于教材、教育者、網(wǎng)絡等因素,不斷拓展學習者們的空間,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素質與能力,展現(xiàn)出開放、實踐、創(chuàng)造等特點。
二、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一是能夠培養(yǎng)學習者對于音樂的關注度與敏感性。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是由教師來承擔搜集信息活動的,而學習者往往會欠缺積極探究音樂信息之動力?;谘芯啃詫W習的條件,學習者一定要更加自覺地查閱和研究性學習課題相關的資料。傳統(tǒng)意義上,學生在接受教師的指導時有可能并不會認識到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屬于信息資源。例如,學生在接受教師聲樂技巧的指導時,往往會覺得是教師理所當然要教授的知識,但是一旦讓其積極主動地去搜集這些知識時,他們才會認識到這屬于信息資源,就會把其視為信息加以關注,其后就會十分關注這些音樂信息。
二是能夠培養(yǎng)學習者對于音樂的長時間關注能力。研究性學習必須要切實占有更加全面和豐富的音樂信息。對于音樂這一和人類聯(lián)系極為豐富的學科而言,能夠充分包括了諸多風格與流派的音樂以及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等。唯有切實占有以上音樂資源,研究性學習才有可能順利地實施。由于只有具有了很寬闊的知識面之后,學習者們才能夠在更加廣泛的范圍之中更為準確地認識、分析與思考與音樂鑒賞有關的問題,如此一來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之中實施更為深入地探索。筆者覺得,如果要擁有十分豐富的音樂鑒賞方面的知識量,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就能夠完成的,且音樂會隨著當前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而變得更加繁榮。學習者們?yōu)榱饲袑嵧瓿珊醚芯啃詫W習任務,就一定要長期持續(xù)保持對音樂的關注度。
三是能夠培養(yǎng)學習者對于音樂信息的獲取能力。為了收集到更加多的音樂信息,就一定要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信息途徑,并且運用各類合理的方法以取得。這樣一來就能夠推動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到各類音樂信息之源,并且能夠了解到怎樣才能從以上來源得到音樂信息上的能力。例如,一旦學習者們能夠自主查詢各類音樂網(wǎng)站,自然要求其具有相應的計算機信息查詢與實際操作能力。一旦學習者們能夠利用文獻資料來查到其所需要的音樂信息,他一定需要具有進入音樂文獻數(shù)據(jù)庫、高效搜索音樂文獻等能力。同時,要注重于提升學習者們的音樂鑒賞信息素養(yǎng),而開展研究性學習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
三、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
(一)明確選題,確定內容
高中音樂教師應當依據(jù)學習時間的長短,分別制定出每個階段的研究課題的教學計劃,在兩個學期之中完成音樂鑒賞教材內容所進行的研究,每一階段的首課應當確定為選題指導課,并由音樂教師制定出大的課題,比如,音樂具有的民族性。學習者應當依據(jù)個人興趣愛好和知識上的優(yōu)勢,相互選擇并且結合為數(shù)組,每組應當選出組長并且確定好子課題。
(二)落實方案,深入探究
要制訂并且分析落實方案環(huán)節(jié),這將關系到研究性學習效率以及成效,也是提升學習者協(xié)調能力的重要基礎,更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內容,這樣一來,可以和選題在同一課時之中加以完成。各組所推選出來的組長依據(jù)組員們各自的特點去分配具體的任務,比如,要有資料員、記錄員以及調查員等不同的分工。要通過討論,制訂出具體的研究計劃。各研究小組的成員應當依據(jù)各自的興趣能力等進行互補性調整。
(三)整理資料,形成文稿
整理與搜集資料是本音樂鑒賞課題研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們在持續(xù)搜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并且在探索過程中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逐漸感受到音樂所具有的巨大魅力。 比如,在研究非洲音樂這一課題之時,資料員應當全面收集關于非洲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以及各類生活資料,同時還要找到具備代表性的非洲歌舞作品以及該地區(qū)所特有的樂器方面的資料,全面總結非洲歌曲所具有的鮮明特點,并且收集到各類非洲鼓的圖片和資料。在此基礎上,還應當親手制作非洲鼓,而且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應當具備非洲音樂特色的片段。要通過上網(wǎng)下載關于非洲舞蹈的視頻,深切地感受到非洲舞蹈動作所具備的豪放、快速、大幅度等特征。要通過實施小組內部的討論與研究,通過篩選富有價值的相關資料并且加以整理,從而制作出高質量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能夠更加直截了當?shù)匕蜒芯砍晒故窘o別的小組成員加以評價,一旦其中牽涉到PPT制作等計算機技術,高中生們還可求助于教師,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完成好研究性學習任務。
(四)展示成績,作出評價
展示成績是指各研究小組應當把各自的研究成績盡可能直觀地展示給本班全體同學。展示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各研究小組的代表應當作出整體講述以及解說,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習者自身在語言上的表達能力。這一部分的實施應當由教師進行綜合協(xié)調,并且分組和分時間加以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別的學生應當進行認真學習,并且實施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從而得出提升與改進之建議。教師應當進行認真記錄,并且作出總結與評價,并且對下一部分的研究提出恰當?shù)囊庖姟?/p>
(五)全面研究,提交成果
要依據(jù)音樂教師以及別的同學所提出的意見建議,研究小組內部要實施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斷提高研究之高度,持續(xù)提升認識,健全對研究課題的探索。本部分內容重在培育學習者們的探究能力,讓其進行總結與提升,從而得到更為深層次之體驗。音樂鑒賞課程教師要全面整理所有研究小組學生的成果,加以合理的肯定與此鼓勵,并且形成本班音樂鑒賞資料庫,從而便于學習者們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將其和目前已有的音樂教學形式加以緊密結合,必定能為音樂鑒賞教學注入更大的活力,從而推動音樂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有鑒于此,應當更加深入地開展對研究性學習的探討,從而能夠更加豐富當前的音樂鑒賞教學方法,讓教學變得更加開放、更富成效,并且能夠真正提升高中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科.論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1(11).
[2]鄭陽.中學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的探討[J]. 音樂時空,2013(16).
[3]劉鳳云.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鑒賞自主學習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4).
[4]李燕.論音樂專業(yè)研究性學習的教師角色定位[J]. 教育教學論壇,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