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萍
“凡書種種,予獨愛正書,正書之中,又鐘情于小楷,尤其是洛神十三行,每與之對,心靜神怡,參古意,如慕佳人,時覺其風(fēng)姿綽約,清雅脫俗。筆下偶得一分形似,心中便生萬般欣喜。今乃懷夢放膽,錄洛神全文于此絹上,雖自知難及獻(xiàn)之皮毛,然聊以慰心樂。有詩書醉伴昏曉,此生足矣?!?/p>
這段文字是我寫《洛神賦》時題的長款,回想學(xué)書將近二十載,卻越發(fā)學(xué)得單純,以至不敢言書法,只稱寫字。古今法帖翻閱不盡,書道筆法更是莫測高深。我徜徉不了其中,只拾得個端坐書臺,沉浸于一點一畫之間。始學(xué)《靈飛經(jīng)》,秀美中藏有古趣風(fēng),后臨《十三行》,遒勁中帶著神采飛揚。喜歡趙孟頫的變古為今、外柔內(nèi)剛;喜歡歐陽詢的法度嚴(yán)謹(jǐn)、筆力險峻;喜歡文徵明的飄逸靈動、格調(diào)高雅。一次次臨寫,一次次接近,都有著“可望而不可即”的歡喜與惆悵。于是乎,唐詩宋詞成了筆下常寫的內(nèi)容,佛教經(jīng)文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嘗試。絹上寫的是《洛神賦》,泥金紙上寫的是《心經(jīng)》,粉箋上則多為詩詞歌賦,而黑色宣紙上是用赤金泥粉寫的數(shù)米長的《普門品》等經(jīng)文。一幅幅作品,不是成功卻可以漸趨成熟,不會完美卻可以變得美好。我更希望它們能在靈秀中漸漸灑脫,透出生命的光輝。
這種喜歡,不僅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更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清澈。它讓我尋得了靜謐、淡然與快樂。靜,非是在“采菊東籬下”的桃花源里;淡,非是品飲香茗臥聽山泉的閑暇日子。這種喜歡,是心遠(yuǎn)離了喧囂塵世的簡單、從容與安靜。是“忘我”,又分明是自己主宰著自己生命與靈魂的那種“超我”“真我”之境。
一位書法前輩在來信中多次讓我嘗試學(xué)習(xí)大字與行書,他真誠大氣的人格除了讓人無比崇敬之外,更覺得自己愧對于他。我沒有好好聽他的話,一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樂。他寫給我的“舍得”,告訴我有舍必有得,而我至今不舍得放下。且留著對自己將來的期待,盡力去提升吧!
人生如夢,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幸福在心,我歷經(jīng)坎坷方感悟其中的真諦。在這個紛擾的世界里,我用心做著喜歡的事,善待自己與他人,微笑著走在路上。
最后以自己詩作的一段序作小結(jié)吧:
“著一身旗袍,學(xué)兩曲琴音,綴三分秀氣,懷四方感動。走在柳陌桃溪之上,我只是小橋流水人家女。常擬五六詞篇于案頭,時學(xué)七八書作疊晚晝。三九嚴(yán)寒從容過,十里青山在常熟,一詩一詞學(xué)不及半點唐宋之音,一書一畫更難摹宇宙自然之精華。然,愛之心,真之意,尋之漫漫路,點點清韻也滿綴自己的荷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