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如霜
真正的癌癥免疫療法,確實是一個頗有前途的癌癥治療方向。目前國內有些研究機構正在向衛(wèi)計委提交以上幾種療法的臨床試驗申請,也有個別研究機構獲準開展了相關的研究,但并沒有機構獲準將這些方法投入臨床治療。
這幾天,滑膜肉瘤患者魏則西去世的消息刷爆了各種圈。和許多人一樣,我對這個消息也感到很痛心。首先,在目前的醫(yī)療條件下,滑膜肉瘤確實是一種“絕癥”,我們對許多類似疾病幾乎束手無策;其次,惡劣的欺騙行為為患者和公眾編織虛假的希望,極大影響了患者在最后階段的生活質量。然而,作為一名生物醫(yī)藥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我更擔心的是因為那些無恥行為,一種極有前途的癌癥治療方法莫名其妙以負面的形象進入公眾視野。
我說的是免疫療法。
或許是與魏則西網(wǎng)友的死亡有著關聯(lián),癌癥免疫療法在這幾天的帖子里往往扮演了一種“虛假療法”的角色。在一些文章中,免疫療法被不客氣地打上了“所謂”二字。另一些作者意識到了免疫療法不是虛假的療法,但也沒有把這種療法說清楚,好像免疫療法主要就是CIK之類一樣。或許,甚至還有網(wǎng)友認為,免疫療法是“國外淘汰下來的技術”。
這些觀點是不準確的。確實,在中國,你所看到的癌癥免疫臨床治療宣傳,極有可能是掛“免疫療法”之名的騙局。但真正的癌癥免疫療法,也確實是一個頗有前途(哪怕還不能給出明確答案)的癌癥治療方向,如果因為李鬼而壞了名聲,那是件極為可惜的事情。
免疫療法的本質
那么免疫療法究竟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它是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去治療疾病的一類方法。而腫瘤免疫療法,自然就是一類用于治療腫瘤的免疫療法。
也許你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免疫系統(tǒng)能抵御很多疾病,卻任憑腫瘤在體內生長?答案很簡單,很多時候,免疫系統(tǒng)沒有把腫瘤細胞視作是威脅。畢竟,腫瘤中的細胞大多來源于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不會輕易把它們視為異物,因此不會主動對它們展開攻擊。
而在另一些時候,腫瘤細胞表面會分泌一些能夠被免疫系統(tǒng)識別的分子。這個時候,免疫系統(tǒng)會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不是好東西,要對它進行攻擊。但由于腫瘤細胞本身能分泌另一些“麻痹”免疫系統(tǒng)的小分子,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效果往往不是很好。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之前無法成功地駕馭免疫系統(tǒng)來對腫瘤造成殺傷。
而最新的免疫療法就是為了改變這些情況而存在的。一些腫瘤免疫療法能夠把腫瘤的特征“告訴”免疫細胞,讓它們去定位,并造成殺傷;另一些腫瘤免疫療法能夠保護免疫細胞不被麻痹,讓它們繼續(xù)得以對腫瘤產(chǎn)生攻擊。
思路一:需要用到“轉基因”
免疫療法使用的第一種思路是T細胞改造。思路本身很簡單,即先從患者體內抽取出T細胞,然后在體外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用基因改造的方法,讓這些T細胞表達一些特異的腫瘤抗原受體。這可以理解為告訴T細胞,腫瘤長什么樣子。在體外大量增殖后,這些經(jīng)過改造的T細胞就會被注射回患者體內,進而對表達這些抗原的癌細胞進行攻擊。在這個方向上,CAR-T是目前的熱門,也就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2015年11月,英國成功地使用CAR-T療法治愈了一名名為理查德茲的小女孩,這也成為這種療法最為人知的例子之一。理查德茲出生后不久經(jīng)診斷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接受治療時,她還不滿一歲,而CAR-T療法幫她清除了體內的癌細胞。
在美國,CAR-T療法也有一些成功案例?!禡IT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曾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名20歲的青年米林頓患有白血病。在白血病第三次發(fā)作后,走投無路的他參加了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盡管在將改造后的T細胞注射回體內后,米林頓一度出現(xiàn)了高燒等嚴重反應,但他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病魔。在離開重癥監(jiān)護病房后,醫(yī)生對他的骨髓癌細胞數(shù)進行了評估,而評估的結果是“0”。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CAR-T療法對一些特定的癌癥患者展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還處于臨床試驗的階段。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CAR-T療法確實很有前景。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為例,在目前的經(jīng)治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正因為它堪稱“奇跡”的臨床試驗結果,至少四家較早研發(fā)CAR-T療法的公司已在納斯達克上市。此外,更多的公司正投入CAR-T療法的研發(fā)中。在今年3月公布的數(shù)據(jù)中,F(xiàn)DA宣布他們一共收到了105份基于改造T細胞的調查性新藥申請。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臨床試驗將得以進行,這也會推動這項療法的盡快獲得審批。
思路二:解除“抑制”
免疫療法使用的是第二種思路,是讓T細胞恢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這類療法中的藥物被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人體內,一些小分子往往能與免疫T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抑制它們的活性。這在一般的情況下能夠避免T細胞攻擊人體的正常細胞,避免自身免疫疾病,但不幸的是,腫瘤細胞也會利用這一點,逃過T細胞的攻擊。一些腫瘤細胞會分泌一種叫做PD-L1的配體。當它與T細胞上的PD-1受體結合后,會抑制T細胞的活性,讓它們進入“沉睡”狀態(tài)。
而現(xiàn)在的一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夠阻斷PD-1與PD-L1之間的交流。它們都是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能夠與PD-1或者PD-L1結合。這可以讓T細胞表面的PD-1無法與腫瘤細胞的PD-L1結合,讓T細胞不至于被麻痹,也可以直接與腫瘤細胞分泌的PD-L1結合,不讓它們靠近T細胞的PD-1受體??傊@類藥物阻斷了腫瘤細胞對T細胞的“欺騙”,讓T細胞能夠得以保持活性,對腫瘤細胞產(chǎn)生殺傷。
值得一提的是,魏則西網(wǎng)友拜托香港朋友帶回來,產(chǎn)生療效的“Keytruda”,正是最早被批準的PD-1抗體藥物之一。這是一種貨真價實的腫瘤免疫療法。它在2014年被美國FDA批準,成為FDA批準的首個PD-1抗體藥物。而在此之前,日本也批準了一種PD-1抗體藥物“Nivolumab”。除了這兩種藥物外,更多與PD-1和PD-L1有關的藥物也正在開發(fā)之中。
當然,PD-1抗體藥物也不是萬能藥。它最大的問題是并非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這是由于每個人的基因表達水平不同,對于腫瘤表達PD-1較少的患者來說,這種藥物的療效就可能很有限。所以現(xiàn)在也有一些研究人員呼吁在進行治療前,先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提前預判藥物是否會有反應,做到真正的個體化治療。
遠離“癌癥免疫療法臨床治療”信息
寫了那么多,我無非是想從一個醫(yī)藥行業(yè)工作人士的角度告訴大家,在目前看來,腫瘤免疫療法是一項正在迅猛發(fā)展的技術。雖然目前它只是一項新生的技術,但很多人相信,未來它會是癌癥治療的一個重要方向。
然而,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就我所知道的,目前國內有些研究機構正在向衛(wèi)計委提交以上幾種療法的臨床試驗申請,也有個別研究機構獲準開展了相關的研究,但并沒有機構獲準將這些方法投入臨床治療。也就是說,如果你找到了某些信息,聲稱將上述幾種療法投入臨床收費性治療,那極有可能是有問題的——請保證你自己、家人以及患者朋友遠離這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