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252-01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居于主體地位,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談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首要一條就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常常由“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y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這種課堂結構雖然步驟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但是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積極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才能發(fā)展起來,因此,我們要構建以“自主、探究”為主導的新型數學課堂教學,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激奮的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教師要吃透教材,并且充分了解學生。
只有完全吃透教材,才能確定教學的目標及重難點,才能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才能明確哪些地方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怎樣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確定需要探究的知識的難易程度,選擇以獨立思考還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索。回顧上面的案例,我為什么沒有想到引導學生找到常規(guī)計算方法以外的方法,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對學生水平估計不夠。
二、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把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素質發(fā)展,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充分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自由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主體意識的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中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必要時利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讓學生既能發(fā)現自己的價值,又能感受合作的快樂。
三、引而不發(fā),誘思導學,使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辈剪敿{說過:“探究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究就沒有數學的發(fā)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講究教學策略,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體會發(fā)現的樂趣。課堂教學時,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后面的教學過程做好準備、鋪墊,學生整個認知系統(tǒng)就會被激活,并高速運轉起來,就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tài)進入了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
四、適時點撥,內化新知,使學生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不應該壟斷教學價,應讓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后,我們可以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者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活動,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發(fā)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fā)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該重于肯定、鼓勵、引導,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納新知識,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
總之,學生在民主和諧氣氛中,學生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都得到有效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比較全面的發(fā)展,從而不僅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于應用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獨創(chuàng)性。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上進行多元的合作與交流,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