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么發(fā)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此,教學素材的收集、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使用都應以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語言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目的。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恰恰為教師們搜集教學素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優(yōu)化教學活動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限制,目前許多教師在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中陷入了“主體錯位”、“為技術而技術”的誤區(qū)。本文將就此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學語文 課程整合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20-01
語文是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語文課程教學,對于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語言能力、審美素質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呆板而誤區(qū),難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新課程下,各種新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得中學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而信息技術的誕生,更是為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們運用信息技術搜集教學素材、設計教學課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已是十分普遍的情形。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聯(lián)系實際對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以提出可行的教學對策,使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1.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整合中的常見問題
1.1 信息技術應用主體錯位
信息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利用起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電子課件等信息化教學手段,但“一言堂”、“填鴨式”教學的情形卻并沒有因此而被完全消除。例如,一些教師所設計的中學語文課件,僅僅是用PPT將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簡單地羅列,按照既定的流程演示,并沒有融入自己的思路和新奇有趣的教學素材,同時,很多教師也不能根據(jù)實際的授課情況隨機應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靈活調整,最后只能導致授課回歸了填鴨式地灌輸。這樣的教學看似實現(xiàn)了課程整合,卻并沒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氛圍等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也并沒有真正占據(jù)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1.2 以技術為中心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即信息技術的濫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學校配備了齊全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并大力倡導教師們積極利用這些先進設備,但許多教師并沒有把握好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關系,出現(xiàn)了“為技術而技術”的做法。這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點:首先,有些老師會將網上獲得的信息不加整理、不加修飾地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這些信息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也往往沒有側重點,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零散而無序,難以保證學習成效;此外,不顧課堂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為技術而用技術的現(xiàn)象也十分普遍,中學語文是一門語言課程,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引導學生敢于表達、積極表達,而有些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導致課堂上充斥著“人機交流”,而缺乏情感、思想上的交流,這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中學語文課程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是十分不利的。
2.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整合的改進對策
2.1 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充分彌補教師板書和講述的不足,通過畫面、動態(tài)圖片、視頻的形式將與教學有關的情境生動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進而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搜集一些能夠迅速吸引其好奇心和注意力的素材,構建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閱讀文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我們可搜集一些深山雪景的圖片、視頻等,使學生感同身受,進而更好的聯(lián)想文章描繪的情境,充分理解主人公的情緒與心理。
2.2 善用網絡素材,擴大課堂容量
網絡中有大量可供選擇和應用的教學素材,備課過程中積極搜集一些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歌曲、圖片、視頻等,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擴大課堂的容量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每篇經典作品時,我們可從網絡上搜集作者的生平資料與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等等,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情感內涵。
2.3 信息技術為輔,攻克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具有模擬演示功能,能夠將學生們認為抽象難懂的知識和理論轉化為更加生動、直觀的圖像、視頻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幫助教師攻克教學難點,而樹立這樣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思路,也能夠幫助教師們認清目標、分清主次,避免以技術為中心的情形。例如:在學習《長恨歌》時,許多學生想象不出詞中描繪的情形,筆者便從一些關于楊貴妃的影視作品中截選了部分展現(xiàn)貴妃雍容美貌和皇宮極盡奢華的場景,使學生們一下想象出了詞中描繪的場景并更好的理解了整首作品。
3.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整合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由于認知水平偏低、實踐經驗不足,目前許多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教學整合的實踐活動時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以技術為中心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們應立足教學目標與課堂主題,通過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廣泛搜集信息化教學素材、突出信息技術的輔助功能等途徑來提升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審美水平和信息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偉民,李婷,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研究.2011(6):11.
[2]戴曉娥.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5(3):110-114.
[3]周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張蓮偉.教師的理念與技能: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主要影響因素[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