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儀表及自動化》是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型較強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的發(fā)展潮流,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下,筆者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探索出以任務為導向,學生分組學習,學生出方案仿真訓練的教學模式,收到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任務導向 仿真訓練 微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26-01
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綜合了化工原理、化工生產技術、電子及控制技術等學科內容,交叉性應用性很強。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筆者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探索出以任務為導向,學生分組學習,學生討論方案并仿真訓練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能動性,調動非智力因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起探究討論。在學習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均得到提升。
一、教學模式探索
(一)任務過程導向教學
任務過程導向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綜合方法。技校學生文化課成績都不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學習,而是在這方面的先天的能力較為欠缺;但是,技校學生往往有很好的動手意識,他們擅長在實踐中找到樂趣。化工儀表及自動化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但課程內容很抽象、學習起來很枯燥,學生容易出現(xiàn)畏難厭學情緒,所以可以利用任務導向,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動手能力。
(二)小組學習
布置好學習的任務之后,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每個組5-7人),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生小組學習之前,教師需要把課本教材、參考書、微課資源等準備好,以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由于化工儀表及自動化這門課程涉及的學科很多,綜合性很強,課本的內容編寫有限,想要快速學習某個知識的,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微課學習,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在學生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交流,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fā)揮。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小組成員討論出方案,仿真訓練
小組成員通過自己的學習,并互幫互助,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以后,互相討論得出方案?;し抡嬗柧毮軌蚰M真實的生產裝置,再現(xiàn)真實生產過程的生產流程及操作過程。該系統(tǒng)可模擬生產中不同數據的生成和變化,通過在電腦上模擬設備的正常開車、停車及各種事故現(xiàn)象的處理。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模擬生產中流量、壓力、溫度、物位等數據的生成和變化,體會操作條件、程序改變對生產的影響。學生在仿真訓練之后,對自己組的方案進行討論及修改,大大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與人協(xié)作能力等,并逐步養(yǎng)成反思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注意事項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學習成功的關鍵。眾多的教育研究資料表明:學生智力因素差異較小。在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的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弱化學生的畏難畏學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如此的良性循環(huán)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效果能有效提高。
(二)教師角色位置的轉變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的講授者角色,而應當是學生的引導者、輔導者以及鼓動者。教師同樣參與到學生的分組學習及討論方案等過程當中,并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及指導,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完成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理論知識設計學生的微課或尋求相關的微課資源,讓學生能輕松學習。
(三)建立適當的評價體系
對于技校的學生,最后進行評價的是用人單位??捎萌藛挝粚W生的要求可不單單就是專業(yè)知識及技能。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能僅僅靠考試的分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評價的內容有任務完成情況本身的,也有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應該具備的能力,如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領導能力等。
三、結束語
通過任務的提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分組并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討論得出方案,最后仿真訓練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在此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為專業(yè)所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以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專業(y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樹江,尹麗,劉芳.案例教學法在化工儀表及自動化教學中的應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2,04.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作者簡介:
羅家文(1985-),男,廣東中山人,本科,教師,研究方向:技?;そ虒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