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感受以及領悟音樂的魅力是教學的主要目的。但是在音樂教學中,識譜中這種基本的技能卻被很多老師忽略,學生對于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的把握沒有引起老師的關注,學生對音樂基本技能掌握較差。筆者在文章中結合識譜教學的現(xiàn)狀,對識譜教學工作的改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識譜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91-01
一、初中識譜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缺乏識譜興趣
首先學生缺乏對識譜的興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識譜本身難度較大。初中教學中主要以簡譜為主,輔助會教一些五線譜,而這些數(shù)字、線條對于學生來說表達形式單一,比較枯燥;第二,識譜具有一定難度性。樂譜學習講究腦、口、手同時應用,摒棄要反復練習。但是很多中學生缺少耐心,比起識譜更加喜歡唱歌、游戲之類的活動,對識譜沒有熱情。
2.識譜應用程度不高
在課堂當中學習的識譜內容,在生活中不能很好的應用。這就導致學生在最初學習的時候可能很有熱情,但是時候并沒有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對自己識譜逐漸失望,同時也會萌生一種學而無用的心態(tài),久而久之會對樂譜喪失興趣。而這一情況也導致了很多高年級學生,識譜能力不如低年級的情況。
3.無力過多關注音樂課程。
學生年級越高,文化課越多,同樣還面臨著升學的壓力。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學生個人都以文化課成績來衡量自身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生放棄了音樂學習。很多高年級的學生在中考壓力之下,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很多文化科目,久而久之音樂淡出了他們的視野,更談不上對樂譜的學習。
(二)教師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識譜教學過于獨立
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老師在開展識譜教學中,將識譜作為單獨板塊列出來,與其它教學內容分開來教學。老師過度關注提高學生音樂技能,導致音樂教學過于專業(yè)化,學生在課堂當中僅僅機械地訓練識譜能力,而沒有體會到音樂帶來的美感。
2.不愿意進行識譜教學
隨著課改的推進,教學的目標被重新定位,“音樂技能”的培訓被逐漸淡化。有的老師將“音樂技能”與“音樂審美”兩者完全對立,在課堂教學當中如果涉及到了識譜教學,就將其納入到“音樂技能”當中不愿意教,害怕影響到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小學與初中識譜教學銜接較差
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初中階段,都接觸了音樂節(jié)奏的教學。小學學生處于低年級,因為心智、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有限,對節(jié)奏的學習限于模仿的層面,學習的內容也比較簡單,主要包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學的方式通過讓學生模仿火車(突突)的聲音,時鐘(滴答滴答)等呻吟來訓練。低年級主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因此所涉及的各種知識專業(yè)化程度低,也不深奧。但是在進入初中之后,很多老師便直接將節(jié)奏學習跳到了三連音、十六音符等較難的知識當中,并且整節(jié)課灌輸?shù)亩际菍I(yè)的節(jié)奏知識,同時還摒棄了小學時運用的模仿學習方法。這導致很多學生一時無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同時也出現(xiàn)跟不上上課內容的情況,導致對音樂也逐漸喪失興趣。
二、提高識譜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培養(yǎng)學生識譜興趣
要想準確認識并且唱出曲譜,一定要準確地掌握節(jié)奏。只要節(jié)奏可以熟練掌握,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訓練節(jié)奏,同時也增加課堂的趣味。首先,可以將節(jié)奏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以母雞的叫聲“咯咯噠”來認識前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同時將這些節(jié)奏與后十六分音符做出對比,讓學生清楚辨別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通過拍手的方式來鞏固;從口令“向左轉”,以及汽車鳴笛“滴滴”的聲音當中,來了解兩種切分節(jié)奏主要形式。
(二)識譜教學要有難度層次的劃分
識譜的過程包括了很多知識的傳授,比如節(jié)奏、旋律音符、拍子等,既包括簡譜的學習,也包括五線譜的學習;比如和聲、音程等等。識譜體系是比較龐大的,是比較細節(jié)化的。但是無論是新課標,還是音樂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當中,都沒有規(guī)定在哪個學段,學生應當掌握哪些知識。樂譜確實該教,但是要教多少?教多深?這些問題都沒有被細節(jié)化。因此老師應當具體明確,要做到拿捏有度。在課標當中,將1-8年級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都規(guī)定明確。比如在六年級學習中,要掌握的節(jié)奏要素有:4/4、6/8、三連音;旋律要素:s-m;1。由此可見內容具體明確,也方便教師的教學。
(三)改變陳舊識譜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識譜教學花費了一整節(jié)課時間,完全教學生來識譜,不僅效率低,且會影響學生對識譜的興趣。應當采用聽唱結合的方式,既提高識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在樂譜教學中,可以將歌譜與歌詞兩者相結合。首先老師先進行示范,讓學生先學會有節(jié)奏地唱歌詞,通過歌詞演唱對整首歌曲的旋律能夠有所了解,同時也解決了節(jié)奏的問題,然后在聯(lián)系唱歌譜,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住旋律的音高,進而解決音準問題。有的歌曲中,節(jié)奏和旋律都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先聯(lián)系唱歌譜,樹立學生的信心。這其中,老師需要根據(jù)歌譜難易程度合理選擇。在體會歌曲節(jié)奏的時候,可以加入學生肢體動作。比如老師以某個穩(wěn)定的拍率來鼓掌,學生圍成圈按照擊掌的節(jié)奏跑和走。這種基本的訓練方式,能夠讓學生了解(X)與(XX)兩種節(jié)奏之間的差別。
三、結束語
識譜就是要記錄總音樂當中每個符號,就像學習漢字一樣,在音樂學習中地位舉重輕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應當將識譜與審美兩者結合,多在課堂中加入活動,讓學生更加輕松地識譜。
參考文獻:
[1]蔣德娟.識譜教學在音樂課中的作用[J].中國音樂教育,2011(02).
[2]高儷丹.識譜教學策略淺析[J].魅力中國,2010,(01).
[3]關麗麗.淺談小學音樂的識譜教學[J].管理學家,2011,(08).
作者簡介:
徐鳴,女,漢族,山東人,1982年3月生,上海市宜川中學附屬學校,中學一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