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孫凌宇
他做過一臺6:1的幻影戰(zhàn)斗機模型,花了半年時間,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00公里每小時,就連飛機上擬人模特穿的毛線衣都是手工制作的
北京望京,標志性的熊貓路右拐。鄭富德每次來北京都會到這里坐坐??Х瑞^已經(jīng)易主,從原來兩層樓的連鎖品牌“咖啡陪你”變成了一層樓的熊貓咖啡。他時常覺得這個社會商業(yè)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快得好像丟了很多東西。
感到空間的逼仄,鄭富貴心里也發(fā)緊,“我到這邊來,只喝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天,這樣的店怎么開?就是因為想要3個月就賺錢,大家一窩蜂地開咖啡館,結(jié)果就這樣(倒閉)了?!彼行鈶崳f起話來臺灣口音越來越濃重,想到自己前不久參加的一次眾籌大會,更是覺得莫名其妙。
鄭富德想把他的手工航模搬到北京,以北京為新原點推廣這門高冷的手工技藝。他看不上保麗龍塑料模型,也害怕工業(yè)化制式讓人們忘了手工藝的精髓。這樣的玩意兒只是一個玩具,“基本的意義已經(jīng)沒有了,也沒有制作藝術(shù),你也不知道它的原理”,“原創(chuàng)在哪里?”62歲的鄭富德頭發(fā)有些花白,身材勻稱,穿著休閑而時尚。他不像一個從久遠傳統(tǒng)技藝里走出來的人。
1949年,鄭富德隨父親從浙江紹興到臺灣定居。他們的新家在機場旁邊。鄭富德說,他對飛機是一見鐘情,“特別有感受,想要去接近它,甚至擁有它?!蹦悄?,鄭富德14歲。這是他至今沒法用理性來分析的事情。平時的他從來不相信無緣無故的由來,總是強調(diào)“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年少時最幸福的時光是走在回家的路上,離飛機越來越近。為了省下路費買模型,半工半讀的鄭富德從來不坐公交車。從打工的地方到家,他要走一個多小時。每天,他都覺得這是奇妙的旅程,走在路上,沉浸在對飛機的幻想中,感到快樂。
“你知道一雙鞋子把鞋底穿破要多久?”是兩年。他不買鞋不買衣服,依然買不起航模。日本人和美國人很早就把航模文化帶到了臺灣。那時候的航模不僅貴,銷售渠道也不多,托人買也不容易買到。
激發(fā)鄭富德手工潛能的是火柴盒小汽車。他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去買火柴盒小汽車,“臺幣20塊,一百多臺,全都買齊了?!辟I回家,他每天都拆開來看一看擦一擦又放回去,“這一天就有了心理寄托,那時候天真無邪。”
后來,他終于買到了航模,視若珍寶。他研究每一個零部件,試著自己做,實驗中不小心摔壞了就買來重做,久而久之,他的床底下積了一堆各式各樣的航模。
鄭富德手持Quickie仿真飛機模型 ?圖本刊記者 ?梁辰
為了研究心頭好,鄭富德自學(xué)了航模理論知識。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依然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就遍尋手工藝高手討教,再轉(zhuǎn)化成適合航模開發(fā)的技巧。這個過程中,他時刻提醒自己要獨立思考、不斷發(fā)問。以至于現(xiàn)在,他有這樣的自信,“一般的航模教學(xué)講理論,我講的一定對?!?h3>我的每一臺飛機要真能飛
1981年,27歲的鄭富德第一次認真地思考這件事:航??刹豢梢援斠婚T獨立的事業(yè)來經(jīng)營?這門技藝能不能推廣,能不能為更多人所用?當時的他在一家報社上班,精通傳統(tǒng)印刷系統(tǒng),他覺得人生的經(jīng)歷就是要動手去實踐,比如實踐他多年研習(xí)的手工航模理論。
他想開一家展示店,既能展示航模成品,也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這門技藝中來。他的太太是一名護士,覺得生活上維持日常開銷沒有問題,決定支持他。丈母娘覺得他瘋了,“你做這個東西誰來買?吃飽了撐著才玩這個?!编嵏坏抡f他才不去想這些問題,真要想了這個事就做不起來了。
為了跟別人做的不一樣,鄭富德想去外面看一看。那時臺灣外出觀光受限,只有公司負責(zé)人可以出去,“我就開個店,注冊個公司,我就成了負責(zé)人了?!编嵏坏卤樵L香港、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航模店,“看到他們的規(guī)模就很震撼。”在一家日本火車店,鄭富德看到店員領(lǐng)著客人參觀。他們站在一條長長的模擬鐵軌前,俯下身子,一個站這頭,一個站那頭,看著火車模型在上面風(fēng)馳電掣。他們的專注和專業(yè)打動了鄭富德。他的航模也該是這樣的,“外行一看你的飛機先看有多大。內(nèi)行才會看到底真不真、美不美?!?/p>
鄭富德堅持手工打磨每一個零部件、手工組裝每一架模型。這得砸錢,“要有金錢、時間,還有鑒賞力?!彼鲞^一臺6:1的幻影戰(zhàn)斗機模型,花了半年時間,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00公里每小時,就連飛機上擬人模特穿的毛線衣都是手工制作的。
“我的每一臺飛機要真能飛。”而市面上一般制作的仿真飛機是不能實際飛行的,“因為太像了。”為了讓每一臺航模都能飛起來,鄭富德要不斷調(diào)整設(shè)計,包括貼片怎么彎、弧度是多少、流線型曲線怎么設(shè)計。因為沒有先例,他只能不停地試,成本極高,“人力和技術(shù)配合,關(guān)鍵靠能力和經(jīng)驗。”
一開始,女兒鄭艾玲很難理解鄭富德對飛機的熱愛,本身也提不起對手工制式的熱情。鄭艾玲10歲前都跟著姥姥、姥爺生活。再次回到鄭富德身邊時,她一點都不感興趣,也不喜歡跟鄭富德一起出去,因為只要出去看到飛機,鄭富德就走不動路了。
鄭富德在臺灣的模型店。貨架上是一臺6:1幻影戰(zhàn)斗機模型,花了半年時間制作,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00公里每小時 ?圖受訪者提供
1984年,鄭富德搬離車庫,把航模店開在了臺灣新北市。雖然離臺北市中心還有點距離,但此時的他已是聲名遠揚。
1989年,金城武的廣告制作團隊找到鄭富德,請他提供出鏡飛機模型機技術(shù)指導(dǎo)。三年后,他又帶著模型機參與了張雨生MV《大?!返呐臄z。MV中,飛機飛過張雨生頭頂,海風(fēng)吹起的鏡頭成為經(jīng)典。
“很多藝人找我們來做,還幫吳宗憲做過演唱會。新樓盤開工也去做工地秀。”經(jīng)營最好的時候,鄭富德培養(yǎng)了一批手藝人。他們跟鄭富德一起完成手工航模的打造,從開模到試飛,鄭富德要求每一個零件都是完美的,不行就要重做。在他心里,他們完成的是一件藝術(shù)品。藝術(shù)無價,實際成本卻很高。
一臺航模常常需要3個手藝工人耗時3個月到半年才能完成。這期間,要支付工人工資,每月每人一萬元,“要讓師傅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才能慢慢做出好東西”,要提前預(yù)支航模成本,因為只有做出來了才有人買。生意好的時候,一年就能賣出好幾臺,每臺賣價五六十萬。鄭艾玲研究過這些買家,“都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航模愛好者。他們童年時有這個夢想,但是當時的經(jīng)濟不支持他們的夢想?!边@些愛好者會花能買一臺汽車的價格買一臺航模,這給了鄭富德很大的信心。
1999年左右,受經(jīng)濟周期影響,同時,OEM量產(chǎn)模式下的低成本速成航模也從大陸流向臺灣市場,“同樣大小的飛機,他們只賣二分之一的價格,怎么跟他們比呢?”鄭富德知道這是劣幣驅(qū)逐良幣的過程,但他不能接受別人慢慢質(zhì)疑他的工藝,“消費者不懂這里面的門道。”
2000年,鄭富德不得不關(guān)停航模店。為此,他拍賣了房子,散盡家財。
鄭艾玲對父親有很深的抱怨,10歲回到父親身邊生活,卻沒有說過幾句話,留給她的永遠是坐在那一板一眼打磨木頭、鐵片的背影;14歲,父親把她送出國,她習(xí)慣了自己給自己做主,習(xí)慣了在外自立。衰敗讓鄭艾玲隱隱有些心痛,“覺得怎么生活一下子差這么多?!?h3>只有靠雙手做出來的東西才是有溫度的
一位鐵粉不愿看到鄭富德就此放棄,出資讓他在臺北101大廈旁邊開了第三家航模店。這里成了新的大本營。但是鄭富德之前培養(yǎng)的一批手工藝師傅都流失了,有的就此淡出了這個行業(yè),有的跑到大陸去做流程化的航模玩具。鄭富德覺得很可惜,他抵擋不住潮流趨勢,也無法消解技術(shù)的更新迭代。在他的意識里,只有靠雙手做出來的東西才是有溫度的。
技術(shù)進步很快就解放了人們的雙手。2004年,受電腦制作技術(shù)的沖擊,鄭富德的第三家航模店不得不面臨再次倒閉的境遇。好在這四年積攢了一些積蓄,鄭富德就帶著自己的手工航模搬到了仙桃鄉(xiāng)下。
鄭艾玲在國外從事教育工作。她看到父親很頹廢,也不想失去這門技藝,就她決定回到臺灣一起想辦法。
鄉(xiāng)下有一所小學(xué),一百多名學(xué)生。鄭艾玲想,他們可以開班授課,把航模知識教給小朋友,順便可以賺點啟動資金,以備東山再起。
“我都是教大人,為什么要教小朋友?”一開始,鄭富德是不能接受這種模式的,可他并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第一次開家長會宣講時來了七十幾個人報名。他和鄭艾玲都很高興,覺得能賺一筆錢也不錯。當時他們設(shè)定的學(xué)費是每個月600塊人民幣,包含午餐、晚餐,雙休。
一個月后,鄭艾玲發(fā)現(xiàn)事情不妙。這些來上課的小朋友都交不起學(xué)費,而且周六、周日他們也來上課。鄭艾玲去家訪,“都是臺灣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原住民、隔代教養(yǎng)的小朋友,這樣的話肯定收不到錢。”她很猶豫要不要繼續(xù),就問鄭富德怎么辦。
“怎么辦?一個人酒駕被抓去關(guān)3個月,他有3個小朋友沒人照顧,把小朋友交給我,一待就待3個月?!编嵏坏骂D時明白了一件事:一門技藝的原點在于傳承,傳承的核心是教育。如果能通過教育傳承自己的手藝,也是好事。
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鄭富德發(fā)現(xiàn),來學(xué)習(xí)的孩子不會1+1=2的計算,不是因為他不愿意學(xué),而是他根本看不懂,他得先學(xué)會國文。于是,所有的教育又都回到最基礎(chǔ)的部分。更多的孩子長期處于放養(yǎng)階段,根本坐不住。鄭富德就把他們放出去玩,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們都叫他“藍博士”,因為他知道關(guān)于藍天的任何秘密。
“硬著頭皮干了八九年?!边@段時間,鄭艾玲同時打了多份工,包括做英語家教、餐廳打工?!斑@段經(jīng)歷給了我們經(jīng)驗?!编嵏坏戮痛碎_發(fā)了一套航模教育課程。
三年前,鄭艾琳來到北京從事教育工作。待在仙桃的鄭富德一下子患上了抑郁癥,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想不起來他的飛機。他就每天曬太陽,把家里的墻壁粉刷了一遍又一遍。
來到北京后,鄭富德重新煥發(fā)了活力。他要把他的航模都搬到北京,用線下教育+航模店展示的方式重構(gòu)販賣模式,以此養(yǎng)活手工技藝,“在臺灣,有些東西已經(jīng)固化了,不管怎么樣都不會產(chǎn)生新的東西。如果你要讓它產(chǎn)生某種重生,有些困難?!贝箨懯袌鑫肃嵏坏?。
他不得不面臨這樣的轉(zhuǎn)型,也不得不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了籌集資金開辦航模店,他參加了京東眾籌“聚匠計劃”,效果還不錯,一時間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初心和目標。也有很多投資者找到他,但談了三句就讓他崩潰。
“3個月能不能賺錢?”
“3個月?”
“我要3個月見效?!?/p>
“3年行不行?”
“3年我沒辦法等?!?/p>
“其實3年盈利是沒有問題的?!编嵏坏滤叫南耄朊摽诙龅氖?,如果3個月能賺錢,那你自己去做就好了,“那不是扯淡嗎?”
鄭富德有些落寞,他知道這條道路還是孤獨的。鄭艾玲成了他的忠實擁護者。她跟父親一起投入到手工航模的教育開發(fā),讓更多人知曉這門技術(shù)的專業(yè)性和精髓。
他們自己出資籌建的第四家航模店也將于6月在北京順義開業(yè)。鄭艾玲說,“雖然我沒有學(xué)到父親的技能,但是通過我的方式傳承了。在人工時代跳到電腦時代,先把原理搞清楚了,再加上技術(shù),就完美了?!?/p>
對于鄭富德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門他熱愛了將近50年的技藝,更是一種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新傳統(tǒng)。只是回到原點,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