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摘 要:初中歷史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提高思想品質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在近幾年的教育中,初中歷史的教育出現(xiàn)了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一些學校不太重視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此,本文中筆者探討初中歷史教學的不足、缺陷與原因,并提出一些與時俱進的應對方法,希望能夠對初中歷史教育的改革盡一份微薄之力。
關鍵詞:重要性;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5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28
一、學習初中歷史的重要性
1.最根本的意義在于“以史為鑒”。歷史就是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照亮了我們現(xiàn)在應該選擇哪條正確的道路。讀史使人明智,豐富的歷史知識就是人類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懂得歷史,領略歷史人物的精神風貌,理解歷史人物的成敗興衰,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努力向前。
2.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促進良好品質的形成,我們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無論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都有一些著名的、充滿正能量的歷史人物,他們身陷殺場,保君衛(wèi)國,他們提出明智的策略,發(fā)明出文明之物,創(chuàng)造出舉世聞名的建筑,哪一項不是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感到驕傲與自豪的?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就是我們要愛國,維護國家的榮耀,傳承國家文明,我們也更要從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
3.學習歷史也能夠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現(xiàn)實。展開歷史的畫卷,這樣那樣的探索、發(fā)展都無疑地對現(xiàn)實社會有很大程度的影響。通過教授學生歷史知識,幫助他們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促使他們用歷史知識和觀點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二、目前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學校對歷史學科的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所安排的歷史教師也不夠專業(yè)。正因為近幾年初中歷史在中考分數(shù)中的比重越來越小,一些學校就開始不看重對學生的歷史教育,只是過分追求語數(shù)英三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歷史課程的時間安排越來越少。并且一些學校可能因為資金的約束問題,所用的歷史教師并非是屬于歷史專業(yè)的研究人員,而是一些可能之前是其他學科的教師所任,也可能是一些并非教師的人員所擔任的。這樣的教師綜合素質不足,專業(yè)水平也相對比較低,缺乏一定的歷史研究教育經驗,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達到教育目標。
2.教師的教學方案和方法欠妥當,課堂氛圍欠佳。雖然一些教師也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善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但是還是有一些傳統(tǒng)教育的成分體現(xiàn)在課程之中,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灌輸式教育,學生在課堂之中處于被動地位,課程參與度過低,導致一些學生失去了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并且一些教師只顧自己埋頭地講解知識點,課下也不與學生溝通;不知道學生對自己講課內容的反饋,也就無法繼續(xù)完善自己的講授內容,和講課方式。
3.一些學生本身可能對歷史這一門學科就毫無興趣,或者一些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對歷史的學習也存在一定的錯誤認識。
三、對于初中歷史教育所產生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1.學校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歷史教育目標,重視歷史教育對學生現(xiàn)在學習以及將來學習的重要影響。教師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地通過探究學習完善自身的教師素質。學校也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建良好完善的師資隊伍,幫助教師不斷進行培訓與學習,提高教育質量,以達到最佳的教育目標。學??梢耘c同級學校之間建立合作聯(lián)系關系,讓學校間的教師經常走動,學習對方學校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不斷地取長補短。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對教師的關心,了解他們內心的需求,調動歷史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
2.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了解學生內心真正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學生真正想了解的歷史,和以一種怎么樣的方式了解,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并且可以設立一些歷史情景,讓學生在課前熟知,然后,在課上以小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這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段歷史及其重要性的記憶。例如,昭君出塞這一歷史,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分配,誰是導演,誰是編劇,哪個同學作為主演,哪個同學配演。也可以在課上進行歷史故事演講比賽或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較為新穎的歷史節(jié)目,來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
3.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對歷史進行認知,讓學生了解,歷史課的安排并不是一定要學習出什么分數(shù)的結果,才要上歷史課。而是真正領略,我們的先人如何“書寫”我們這五千年的歷史的,如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也同時在歷史這樣的課堂中,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可以以探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總結;還可以以演講的方式,利用PPT,向其他學生表達某段歷史對自己的影響,自己的感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也希望各個學校能夠不斷提高對歷史教育的重視。面對初中歷史教學目前的狀況,我也列舉了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對這方面的認知也是局限的,對此研究仍需要不斷完善,也希望同仁們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寧夏大學,2013(3).
[2] 左昕.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和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問題——基于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視角的研究[J]. 華東師范大學,2010(4).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