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蘭
產后出血影響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
趙愛蘭
目的 對產后出血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就其預防措施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產后出血患者85例,另取同期正常分娩患者85例作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作出針對性策略,通過比較,對產后出血與孕產史、人工流產史、產前檢查及分娩方式的聯系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存在孕產史例數、人工流產史例數及剖宮產例數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而產前檢查例數要低于對照組,2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宮縮乏力57例(67.06%),胎盤因素10例(11.76%),會陰裂傷11例(12.94%),凝血功能障礙3例(3.53%),其他4例(4.71%)。結論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手術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若未進行有效治療會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為保證產婦順利分娩,需結合產后出血因素采取一定措施預防產后出血,使產婦生命安全得以保證。
產后出血;宮縮乏力;凝血障礙;護理對策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分娩24h內,若陰道出血量超過
500mL。通常情況下產后出血發(fā)生于分娩后2小時內,多數患者表現為顯性,部分患者存在隱性出血。從臨床癥狀來看,產后出血患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出血,另外可能會出現繼發(fā)性貧血,若情況嚴重時將導致失血性休克[1]。當出現短期大量出血時,將會直接導致患者迅速休克,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直接威脅。為保證治療及護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對產后出血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綜合性分析,權衡影響因素及風險,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鑒于此,本研究對產后出血患者85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探討了產后出血影響因素及策略,得到了一定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3月~2015年7月間陜西省韓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產后出血患者85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設為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6.4±4.1)歲,另取同期正常分娩患者85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5.9±3.9)歲。2組患者在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院內自制調查表,對2組產婦孕產史、人工流產史、產前檢查、是否剖宮產等資料進行統(tǒng)計,表格均由患者自己口述,醫(yī)護人員填寫,問卷回收率100%,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相關指標的差異;另設問卷,對產后出血患者相關因素進行統(tǒng)計,問卷由當值醫(yī)生根據產婦情況填下,問卷回收率也是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產后出血患者因素分析:宮縮乏力57例(67.06%),胎盤因素10例(11.76%),會陰裂傷11例(12.94%),凝血功能障礙3例(3.53%),其他4例(4.71%)。觀察組存在孕產史例數、人工流產史例數及剖宮產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存在產前檢查例數要低于對照組,2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人員孕產史、人工流產史、產前檢查、剖宮產情況比較(n)
相關統(tǒng)計數據表明,我國產后出血患者數量為世界首位,并且近年來呈現了逐漸上升趨勢[2]。產后出血相關影響因素較多,其中宮縮乏力是最為常見的因素,另外胎盤因素、會陰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也會造成產后出血[3]。
隨著產程的不斷深入,子宮收縮會愈加強烈,且收縮時間會不斷加長,但間隔卻有所縮短。當產婦宮縮力度并未隨著產程的深入而增強時,宮縮力度不夠,將會導致產程時間延長,即出現宮縮乏力。產婦存在子宮肌肉水腫或羊水過多時均會引發(fā)宮縮乏力。另外,胎頭位置偏移或骨盆狹隘則會造成繼發(fā)性產后出血[4]。部分產婦分娩過程中會出現過度緊張甚至恐懼,由負面情緒引發(fā)生理反應,導致宮縮乏力,造成產程延長[5]。胎盤因素也是造成產后出血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當出現胎盤滯留時,將會對胎盤剝離面血竇關閉帶來影響,造成出血[6]。子宮蛻膜減少時,胎盤與子宮之間蛻膜海綿層的生理性裂縫線將會消退,導致胎盤母體葉與蛻膜基底層緊密相連,導致胎盤植入或胎盤粘連。若部分胎盤面出現植入情況時,或造成子宮無法正常宮縮,從而引發(fā)產后出血[7]。另外,當胎盤小葉、副胎盤殘留于宮腔時,也會影響正常子宮收縮,導致出血。產婦出現重型胎盤早剝、妊高征、宮內死胎潴留過久時均可能造成凝血功能障礙;另外,羊水栓塞也會造成凝血功能障礙[8]。當出現產婦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時,會造成切口或子宮血竇大量出血。
上述因素可獨立存在,又可相互作用,同時出現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對產后出血因素進行準確把握,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給予控制手段,為產婦順利分娩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結果顯示,產后出血患者因素包括宮縮乏力57例(67.06%),胎盤因素10例(11.76%),會陰裂傷11例(12.94%),凝血功能障礙3例(3.53%),其他4例(4.71%)。與正常對照組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孕產史、人工流產史及剖宮產史所占比例更多,而產檢比例所占人數更少(P<0.05)。結合個人經驗及文獻調研,提出以下幾點產婦產后出血的預防措施:(1)加強心理護理。通過心理護理讓產婦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進行分娩,防止因恐懼、焦慮而出現宮縮乏力。(2)加強產程監(jiān)測。對產婦生命體征等進行密切關注,囑咐產婦安靜休息。對產婦陰道出血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產后1小時內需對子宮進行適當按摩,以此來刺激子宮收縮。與產婦加強溝通交流,詢問其感受,以此來判斷產婦是否存在休克癥狀。若出現休克,及時供氧、保暖,修正體位,并構建靜脈通路,保持輸液、輸血。對血壓、尿量、脈搏等時刻關注,做好相關記錄??山Y合實際情況給予產婦縮宮素、新麥角生物堿、欣母沛等藥物來促進縮宮,避免產婦出現宮縮乏力而引發(fā)產后出血。
綜上所述,宮縮乏力是造成產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胎盤因素、凝血障礙、會陰裂傷也會導致產后出血。為預防產后出血,可結合出血因素采取一定措施如加強心理護理、加強產程監(jiān)測、協助產婦排尿等進行有效控制,促使產婦順利、安全分娩。
[1] 程霞.452例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241-242.
[2] 潘雅珍,胡其英.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4):46-47.
[3] 程君君,曹淑華,陸艷.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3(2):138-139.
[4] 曲方欣,遲彩珍,李敏.探討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及護理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6):346-347.
[5] 陳平.導樂陪伴分娩模式臨床應用現狀[J].天津護理,2015,23(2): 185-186.
[6] 龔敏.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及其影響因素[J].當代醫(yī)學,2013, 19(16):110-111.
[7] 高照梅.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9):166-167.
[8] 崔博男.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和急救護理措施[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5,6(3):23-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061
陜西 710021 陜西省韓城市婦幼保健院 (趙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