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聘婷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以及日后的發(fā)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小學時期正處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奠基階段,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從基礎開始,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的學習感知。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學困生,認清學困生成因,做好學困生轉化,以便能夠指導學生從小打好基礎,為他們的日后學習做好鋪墊。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30-01
一、學困生的成因簡析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想要做好學困生轉化,教學中我們就要對于學困生的成因有一個科學的、全面的認知。學困生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由于自身學習認知不完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我約束力較弱導致暫時性的落后,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分析學困生成因:
首先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大多表現(xiàn)在沒有責任心,認為學習是為家長和老師學的,不需要努力去學,常常要老師催,家長追才能完成作業(yè)。加上小學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時候該玩什么時候該學習,課堂上常常開小差做小動作,課后作業(yè)應付了事,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此外不少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依賴性大,產生惰性心理,他們只等著別人說出結論,不愿主動積極地思維,成績當然不樂觀。也有不少學生依然沉浸于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時期缺乏自主思考與主動學習,導致學習趕不上班級整體水平。
另外也要不少的外部因素:比如部分家長由于工作原因、生活原因缺乏對于孩子們的管教,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學習放任自由,孩子作業(yè)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過問。等到成績不好,更多的是責罵而不是幫助分析原因。加上近些年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外界網吧、電子游戲隨處可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另外也有班級學習風氣不好、同學關系不好也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簡析
面對小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采取有效的引導策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引導來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提升數(shù)學技能,為他們的學習發(fā)展打好基礎。
從師生關系入手,為學困生轉化打好基礎: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lián)系的,任何的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小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所學習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學好它,而是常常因為不喜歡某科的老師就放棄該科的學習。因此每個老師要伏下身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進孩子的心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感受學生的學習經歷,進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的關系,這是促進學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于他們多一些關注、多一些輔導,引導他們擺脫學困。
引導學生感受數(shù)學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長期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大多是對于數(shù)學缺乏興趣的學生,可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活動中一個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學。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興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讓孩子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讓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豐富多彩,因此課堂上我注重引導孩子在自主、猜測、實踐活動中去探究新知的奧秘,從中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比如在教學減法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進行計算:爸爸現(xiàn)在32歲,小明現(xiàn)在8歲,10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幾歲?不少學生在計算中就會出現(xiàn)錯誤,之后通過對于錯誤的糾正更好的豐富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感受成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在教學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會,基礎越好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往往會較高,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教育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往往較低。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引導他們感受成功,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學困生的學習活動并不就是一帆風順,水到渠成的,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還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學習障礙,還需要教師的特別關注,進行個別“導學”。在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又如何進行個別“導學”呢?每節(jié)課中都有一定時間檢查課前學習效果或檢驗新課掌握情況,此時我都走下講臺,。因人而異,掌握時機,給予學困生巧妙的引導幫助。別小看只有幾分鐘時間,這幾分鐘的指導讓學困生增強了獲取成功的機會,一個微笑,一點撫摸,一句勉勵的話,對學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們就可能產生無限的學習動力。自信心對提高“學困生”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鑄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還要從各個方面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會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成功與失敗,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做好教學指導,引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小學生由于心智發(fā)育不完善,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缺乏有效的掌握,往往學得快、忘得快。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以便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認知到自身的不足,“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夠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校對,當堂訂正,這種學習方式進步快。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我都要做到及時反饋糾正,并在巡視中看到學生做對的題目,隨手批改,看到錯的題目及時指出錯誤。特別是學困生盡量讓他們做到錯題不過堂,這樣的處理大大地提升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認知。
小學數(shù)學對于學生的日后學習發(fā)展意義重大,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數(shù)學課程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著重對于學困生的引導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為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