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
摘 要:故事是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在語言課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學,教師通過講解、分析、講述,讓幼兒學習一定詞匯和講述能力,同時接受文學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門類教學中故事更是一種添加濟,催化著各類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特別是音樂、美術(shù)、健康等。
關(guān)鍵詞:幼兒;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45-01
故事作為一種最受幼兒喜歡的文字形式,其優(yōu)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動的故事講述,讓幼兒深深為之吸引,使他們增長了知識發(fā)展了智力,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惡,從而培養(yǎng)愛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褚于行動中。在具體講授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它的注意點,這樣才能揚長避同時要學會編故事的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我從事幼教工作已有十年之久,現(xiàn)就將幼兒故事教學談一點我粗淺的看法:
一、講故事的注意點
1、內(nèi)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理解水平。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他們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處于完全不一樣的層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歡越簡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不復雜,才是好的,才是他們喜歡接受的東西,因此對他們所講的故事應該簡單明了,如說些帶有小動物以及小星星這類簡短的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聽的看的摸的想的東西多了,太簡單、太簡短的東西已不能滿足他們的知識面。對于他們我們可以向孩子們灌輸著復雜和抽象的東西內(nèi)容長一點的東西,讓孩子們在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增長了知識面、增長了智慧。
2、善于運用故事。由于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說教更易于讓幼兒理解和接受了,《小紅帽》的故事,教小朋友聽媽媽的話,不亂跑?!端{樹葉》教小朋友團結(jié)友愛,互相關(guān)心?!缎●R過河》教幼兒動腦筋不怕困難……小朋友們特別喜歡聽故事,我也喜歡利用空余時間給他們講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強了,思維更開闊了,有時的教育提示,只要故事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就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雞一樣認真學習,做事情不要像小貓釣魚一樣三心二意……。
3、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講故事。利用多媒體講述故事,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孩子在看字幕模仿講故事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參與其中。同時在講故事的時候盡量運用幼兒學過的詞匯、句子,以便于幼兒在鞏固的基礎上學習新的詞匯和句子;利用故事識字即將字形形象化,通過圖畫,結(jié)合有關(guān)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邊講故事邊有意的教幼兒識字.講完故事后,將圖形生字恢復原形讀一讀,復述故事時再認一認,這樣不但不影響聽故事,還使幼兒在故事中輕松地完成了識字活動,激發(fā)了幼兒的識字興趣。
二、如何編故事
1、編故事前的準備。在讓幼兒編故事前要把那些可能會出現(xiàn)在故事中的字詞、句子作一個大概的估計,并明確地告訴幼兒這些字詞和句子在編故事過程中可能要用到。教師要盡量采取多種手段讓幼兒熟悉這些字詞和句子。
2、故事的編寫。編故事運用于幼兒教學中,并不是說可以信手拈來,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編故事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故事的題材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最好是小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較為熟悉的東西。(二)故事的長度和難度要適中。因為幼兒所學的詞匯量和句子不夠多,但也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幼兒覺得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以證明他們的想象能力。故事所用語言必須是幼兒都學過的,至少大部分都學過。
3、故事的修改。編故事也和寫文章一樣,寫好了還要修改。但這里的修改并不完全像我們平時寫文章那樣咬文嚼字的修改,只是讓幼兒自己口頭發(fā)表意見,修改病句。這樣也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精神。
4、故事的講述。幼兒編寫故事,是為了讓他們學語言以便于用來交流。通過幼兒的口頭表達。既訓練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讓其他同學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同時也訓練了其他幼兒的聽力。
三、故事的作用
1、故事有利于加強幼兒記憶。每個故事都有其內(nèi)在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這也就給幼兒一種懸念使其想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運用“編故事”抓住幼兒的好奇心。記詞語、背句子,本來就是非常枯燥的事。再加上記了又忘,忘了又記,就更讓人煩惱。老師把這些都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去。這樣幼兒不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通過聽故事、編故事、講故事把那些要記要背的詞、句子不知不覺就記下了,而且記得非常牢固。
2、故事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興趣。在一般的孩子眼里,文字是非常神秘的,但學習起來就覺得困難重重,既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每個孩子都喜歡故事。故事中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故事的懸念以及主人翁怎樣遇到困難,克服困難,怎樣取得勝利等無不緊緊扣住他們幼小而充滿好奇的心。在他們對故事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他們對文字學習同樣興趣盎然、信心百倍。
3、故事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發(fā)展語言技能。當老師講述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時,幼兒的注意力相對集中,他們的聽力在聽故事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得到了訓練。當師生一起講述故事時幼兒在練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說的能力,特別是思維的能力。
總之,講故事在幼兒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在幼兒期,興趣是他們探索知識的最大動力。教師用生動、活潑、有趣、直觀,好聽的講故事形式教育幼兒,會讓幼兒憑借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天性得到培養(yǎng)和開發(fā),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