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美
摘要: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習慣,近乎于美德,而"德不孤,必有鄰"。一個好習慣能夠衍生出更多的好習慣,從而使我們變得更加美好。教育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就意味著幫助他們向著輝煌的人生邁近了一步。
關鍵字:好習慣;環(huán)境;榜樣;鼓勵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43-01
美國著名教育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習慣,近乎于美德,而"德不孤,必有鄰"。一個好習慣能夠衍生出更多的好習慣,從而使我們變得更加美好。教育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就意味著幫助他們向著輝煌的人生邁近了一步。好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那么,作為小學班主任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呢?
1.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為班主任我們十分清楚,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當一個班級具有了良好的班風,絕大部分同學都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狀態(tài)時,那些習慣差的個別學生由于"從眾心理"的作用,自然就會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如果班級風氣不正,班級大部分同學處于慵懶,閑散的狀態(tài)中,那些習慣好的學生也會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向壞的方面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注重班集體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2.樹立榜樣,引導行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應該如此。首先我們要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老師自覺拾起一片廢紙,這些細節(jié)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長期堅持,學生會逐步形成良好習慣。
除了老師,學生榜樣尤為重要。凡是行為習慣好的,有進步的,改正缺點快的,能積極引導孩子們的行為都應該給予及時獎勵,上光榮榜,促進孩子們互相"攀比"、模仿、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轉換角色,應該向表現(xiàn)好的同學學習,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學習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學生。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大哥"、"大姐",讓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的行為和你的行為同時成為他們的榜樣。
3.鼓勵后進生,扼殺壞習慣
每個學生希望上進,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們已有的習慣。針對一些有壞習慣,甚至有行為差異的同學,作為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多一些關懷和鼓勵,不能疏遠打擊、冷淡他們,特別要注意從小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細微變化和剛冒出來的不良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就竭盡全力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中,不給學生重復不良行為習慣的機會。
總之,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1993年版.
[3]《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班華、高謙民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林格,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