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留栓
摘要:音樂欣賞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音樂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接觸外國優(yōu)秀作品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光憑唱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如能在此基礎上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通過欣賞各類中外優(yōu)秀聲樂、器樂作品必然會大大擴展學生的視野發(fā)展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放飛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21-01
現今的很多學生,仍然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其實自"學堂樂歌"后,由于種種原因,音樂課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確實一直延續(xù)了多年。而到了現在,這種制度和觀念卻早已落后了。音樂欣賞,即感受與鑒賞,作為現今音樂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領域,已越來越被音樂教育界所重視,它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讓學生在流動的音響中靠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使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和創(chuàng)造音樂之中。
傳統的欣賞教學已愈來愈不受學生的歡迎。在我們的欣賞課中,一般為先介紹作品基本情況、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然后進行初步欣賞;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樂器、表現手法,再度欣賞。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師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現教師在上面口若懸河,學生卻是云里霧里,甚至根本不想聽。那么,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就是擺在每位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實踐和探索,筆者認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運用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許多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jié)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特別是在上到欣賞課的時候,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我們的學生在欣賞課中,認識音樂主要靠聽覺、想象來完成。其實,視覺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恰當地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學生多種感官的聽覺作用。比如美麗的掛圖與優(yōu)美的板書就能令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忘情地學習。另外,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所以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運用一些直觀教學,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的音樂欣賞變抽象為直觀。這樣的方式能讓教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樂意、更投入。
2.以興趣和愛好為動力,在課堂上選擇適合的曲目
學生們普遍喜歡"網絡歌手"以及"偶像派歌手"演唱的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快、易于上口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在日常教學中,在課堂上,除教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欣賞的"規(guī)定曲目"外,其間有計劃、分單元地穿插普遍的流行音樂、流行歌曲作為輔助欣賞曲目,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如:著名歌星周杰倫"亦唱亦說"帶有rap風格的演唱,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們對其演唱的歌曲情有獨鐘,課間同學們相互傳唱,同時對其從事演藝事業(yè)的有關報道較為好奇,對此,我們在課時安排上,可預留幾分鐘時間,或欣賞有關歌曲片斷或與學生相互交流、互動,這樣一方面可引導對流行音樂關注的學生,課后關注了解當今樂壇發(fā)展動態(tài);另一方面就有關作品的內容、風格、節(jié)奏等作簡單總結、點評,以鞏固有關課本的知識點。總之選擇輔助欣賞作品應建立在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同時兼顧把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融匯于欣賞的作品中,使學生學得輕松。
3.品內涵,"提問法"和"對比法"不失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提問法",即教師在欣賞音樂前有目的地給學生提一些簡單且?guī)в袉l(fā)性的問題。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首先教師講解這首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然后欣賞全曲,接著提問有關樂曲的情緒、節(jié)奏、速度等,通過提問,促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全神貫注,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使之對此曲獲得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對比法"就是對作品進一步深入的欣賞,這也是音樂欣賞的方法之一,對學生而言通過對比,能夠獲得對音樂風格、特點、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認識??稍谕蛔髌分袑Ρ龋部稍诓煌淖髌分羞M行對比。在教學中靈活適當的對比,使學生對作品有進一步的了解。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chuàng)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造就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