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貞春
摘要:情境教學一方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這一論題展開詳細論述和說明,旨在切實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85-02
如今,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進行著相應變革,其中,情境教學法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喜愛。
1.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為思維階段的開始,思維源于疑問。"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也說:"疑問是深入的階梯,是前進的橋梁,是觸發(fā)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的確,疑問是學生發(fā)現問題的信號,是學生學習思維的起點,有了疑問,學生才會擺脫慣有思維模式的束縛,用一種新穎、獨特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并通過自己的獨立學習和探究得出問題的結論。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設疑提問,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那么,哪個時機向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最為合適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探索,我認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最佳時機。因為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最初及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設計的新穎特別、精彩有趣,就會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和興趣,從而為整個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基礎。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充分利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出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到化學學習活動中。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這節(jié)內容時,我們不必馬上向學生講解本節(jié)內容的化學概念及知識要點,而是在上課開始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很熟悉鐵這種物質吧,它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具有廣泛應用,但是你們知道多少有關于鐵的問題呢,比如工業(yè)生產中是利用怎樣的反應來得到鐵的?窗戶上的鐵欄桿經常要刷油漆,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又比如一些容易變質的食品會采用真空包裝或在包裝袋里裝一小包鐵粉,原因又是什么?"聽完這些問題,學生紛紛陷入了思考狀,"以上幾個問題,都涉及到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氧化還原反應,你們想不想學呀?"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想!"這樣,我通過采用懸念式課堂導入,既將學生置身于了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學習興趣,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思維,突出了課堂的開放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效果的提高。
2.實驗中的情境教學法
化學是實驗性學科,實驗操作是化學教學的重點。化學實驗具有啟發(fā)性、真實性、形象性與直觀性的特點,情感信息豐富。依托于實驗的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經過討論、思考、觀察與分析數據后,腦海中產生"未知意識",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案例一:氯水組成教師首先演示水與氯氣的相溶,再問學生:"該現象屬于何種變化(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若為化學變化,試從實驗討論生成物。學生合作討論,結合所學知識,實驗思路如下:Cl-由稀HNO3與AgNO3檢驗得到,H+由石蕊、鎂條檢驗得到。在操作中,石蕊顏色發(fā)生變化,學生尤感興趣。此時,時機尚佳,教師追問:"你們能從實驗操作得到讓顏色變化的物質嗎?"學生再次思考、討論,然后在有色布條上滴了鹽酸,并將干燥與濕潤的兩張紅紙分別放入集氣瓶(有氯氣)。再次觀察,新的物質的確存在,水與氯氣反應為化學變化。此外,情境還可借助于實驗現象的創(chuàng)設。由于學生并不經常接觸化學實驗,對實驗現象好奇心重。借助特殊實驗,引入學習主題,順水推舟,效果非常明顯。例如關于鈉的性質,教師在紙上放置一小塊鈉,滴水在上面,紙片燃燒。因為"水能滅火""水火不相容",但是該現象正好相反,"此情此境"恰到好處,引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直觀式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如今,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一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即多媒體技術在各學科教學舞臺上的應用正日趨廣泛,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化學教材內容中抽象、復雜的化學概念、定理等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直觀式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選修五中"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實物球棍模型的三維空間結構,生動直觀、清晰形象的球棍模型立即將學生帶領到了有機物的知識領域,同時也因為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強大視覺刺激,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并回歸于生活
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需要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并回歸與生活.選取正確的素材能夠讓學生從情境互動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且樹立正確的人文關懷意識.通過班級活動和集體討論,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該積極融入情境中,也幫助學生主動融入周邊環(huán)境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以生活為主,以學生為本,教與學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多樣化的情境,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質疑精神,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對高中化學教學課堂而言,情境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化學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就需從高中化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遵循情境創(chuàng)設的相關原則,結合生活-聯想-實驗等方法對化學教學情境進行巧妙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輝蓉朱德全《走出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誤區(qū)》[J]西南大學學報2007(9)
[2]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化學教育2000(6)
[3]齊艷麗《情境創(chuàng)設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時間與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4]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課堂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