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陽
摘 要:我國將案例教學應用于金融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還是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以及價值目標偏差等問題,如此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難以有效發(fā)揮,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對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了目前金融學科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建議。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金融學科 案例教學 現(xiàn)狀分析
早在古代,我國就對案例教學法進行了應用,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就是對其的最好闡釋。在近代,美國率先對該方法進行了應用和推廣,在上世紀末,我國才開始將其應用到現(xiàn)代化教學中,雖然應用的范圍很廣,但是就金融學科而言,對其應用還只處在實踐和理論皆不成熟的階段。
一、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金融學主要是對融通貨幣以及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進行研究,涉及到對金融的系統(tǒng)研究、微觀研究以及理論研究三個部分。我國金融學科體系受到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從而出現(xiàn)了分散和陳舊的主要特點,目前雖然金融學科體系得到了改善,但是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我國的金融學科研究的范圍較為宏觀,在微觀層面上略顯不足。案例教學法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金融學科要求學生能夠有合格的業(yè)務能力,需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在分析力和洞察力方面都有較強能力的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充分進行金融實踐,開發(fā)思維、探討過去或將來的實際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案例教學進行應用時,不是教學生是什么,而是教學生如何做,知識不是單一的,要通過自我、同學乃至教師的通力協(xié)作才能獲得。通過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獲取程序性知識,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教學需要將個人思考、集體討論結合在一起,這就避免了過去教學形式單一、實踐能力不足、內容枯燥乏味等特點。在課程體系上,金融學科更注重于實際,如《投資學》、《市場營銷》、《公司理財》等,學生更感興趣。各方面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為將來就業(yè)提供良好保證。
二、我國目前金融學科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傳統(tǒng)教育體制和觀念的影子。雖然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針對金融學科應用了案例教學法,但是還是沒有落到實處,因此部分教師只是將其用作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輔助教學方式,難以形成規(guī)模。這樣就導致我國經濟學教學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怪圈,針對教材的選用還是標準統(tǒng)一,一成不變。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填鴨式教學,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方法上還是采用死記硬背,針對教學評價還是通過筆試成績,導致了案例教學法名不副實。第二,我國案例教學法還存在理論課程不實際的現(xiàn)象。案例教學法最早產生于法學專業(yè),后來才金融等專業(yè)中應用,需要極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但是這就不表示經濟學并沒有較高的理論性。因為《國際金額》、《貨幣銀行學》等學科理論性較強,采用案例教學法難以使用,很容易導致學生本末倒置,連最基本的概念都記不住。此時案例教學法就難以發(fā)揮其應有價值。第三,師生能力跟不上案例教學的實踐要求。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對師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比純理論教學方式復雜的多。教師必須要對教材和課程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不僅要求熟悉金融實戰(zhàn)操作,還要回控制主導課堂,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夠引導話題并進行總結。學生要求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發(fā)揮,要應用大量的課余時間閱讀材料,并掌握較多的國際金融知識。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師生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第四,我國案例庫資源無論是質量還是數(shù)量都難以保證。我國金融學科對案例的搜集、分析和整理還存在著缺陷,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照用國外教材或者國內雜志中的內容,對金融經濟活動的審視和洞察能力不足,這就偏離了經濟主體視角,難以保證分析和評價的專業(yè)化。除此之外,部分案例還較為陳舊,根本跟不上現(xiàn)如今金融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金融學科教學特點不足,難以適應我國國情和發(fā)展實際,應用和研究方面難以有效結合。
三、我國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措施建議
第一,在相關課程進行案例教學試點。我國目前的金融學科課程體系復雜龐大,要想提高金融學科教學質量,就必須對案例謹慎選擇,開展案例教學的試點工作。部分課程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容易提高興趣,例如《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談判》等非常具有實務性,案例庫資源也較為豐富。可以將其進行案例教學試點,在對案例的設計中保證簡單易行,結論明確,程序自然,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在對《投資學》進行教學時可以對股市進行模擬,在對《公司理財》進行教學時,可設置情境來探討公司資產的組合形式,讓學生在容易接受的情況下從而理清教學規(guī)律。第二,保證案例庫資源的豐富性。如果沒有案例,那么案例教學法也就名存實亡了,案例的質量決定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質量,盡量選用具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將案例的對比和大小結合起來,案例來源的形式和途徑要求多樣化。學校要加大投資力度,聯(lián)系相關企業(yè),形成產研一體化服務,研究提煉具有實際性的經典案例,通過課題的選擇、材料的搜集、文本的編寫以及設計討論,來保證案例設計具有典型合理的特點。另外,保證案例的質量,案例不僅要典型,還要真實,要結合國際和國內的現(xiàn)實熱點,立足金融經濟改革發(fā)展,要反應金融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積極探索思考,從而得出相關結論。第三,按照課程形式有針對性的應用案例教學法。因為金融學科涉及到較多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的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雙方特點,來使用相應的案例教學法。在對《金融學》、《保險學》等可以采用較多的實例進行教學,可以邀請金融經濟部門的經驗豐富的員工進行講座,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領學生到金融經濟部門學習工作流程。在實踐之后,師生要共同總結經驗。第四,保證設計出的案例教學流程具有適用性,首先,案例的選擇,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對案例進行選擇,保證選擇的金融案例具有相關性和真實性,案例的內容中要包含要點、問題以及知識理念。其次是課前準備,學生要對案例提前進行學習,要對背景材料進行閱讀,并形成自我的觀點,然后將自我觀點在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中交流融合。再次是課堂討論,學生要討論金融經濟問題,并闡明自我觀點和對策,教師保證課堂氛圍的良好,一邊傾聽一邊做好記錄,并對討論的進度和深度進行有效引導。最后是總結報告,師生都要進行總結,提煉討論后達成的意見。
四、結語
針對金融學科的實踐性和理論性都要求嚴格的學科,采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必要性。我國目前雖然在金融學科案例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只要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將理論和案例相結合、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并充分落實教學細節(jié),才能保證金融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蓋銳.案例教學在應用型金融本科教學中的作用[J].江蘇社會科學,2010,S1:192-194.
[2]張學偉,王英姿.金融案例教學中的不足與對策探析——以“中航油事件”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2:298-299.
[3]朱爾茜.我國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3,03:108-111.
[4]周新輝.現(xiàn)代金融案例教學模式的重構[J].財會月刊,2008,30:93-94.
[5]洪麗君.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教學中應用探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1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