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雪峰 劉瑩 黃濤 高玉蘭 毛銀泉
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和拔管時間的影響
況雪峰 劉瑩 黃濤 高玉蘭 毛銀泉
目的 探究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及拔管時間的影響。方法 選取行全身麻醉手術患者96例,按照數(shù)字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患者麻醉后實施常規(guī)手術處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保溫處理。對2組患者麻醉期間體溫變化、麻醉后蘇醒與拔管時間進行觀察,比較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經處理后,觀察組患者體溫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清醒時間為(46.2±6.3)min,對照組清醒時間為(75.4±10.3)min,對照組拔管時間為(21.3±7.3)min,觀察組拔管時間為(16.4±8.2)min,對比2組清醒時間與拔管時間,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麻醉患者體溫低,增加了麻醉后蘇醒與拔管時間,給機體造成較大損傷,因此,對于麻醉患者應采取保溫措施予以處理。
體溫;蘇醒效果;拔管時間
手術期間受到多種因素,如患者體質、手術室環(huán)境及麻醉等的影響,導致患者體溫降低,進而引發(fā)出血,甚至出現(xiàn)代謝異常和心血管異常等并發(fā)癥,給治療效果及手術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患者麻醉期間給予保溫處理,對治療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96例行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麻醉后在常規(guī)處理外,給予保溫處理,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5年12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6例行全身麻醉手術患者,其中
20例行甲狀腺切除術,26例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32例行腸梗阻手術,18例行直腸癌根治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4~74歲,平均(45.32±9.47)歲。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25~75歲,平均(46.21±10.32)歲。納入標準[1]:患者屬于ASAⅠ~Ⅱ級,所有患者均不伴有嚴重心肺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正常。凝血功能異常、甲狀腺低下或亢進及近期感冒、發(fā)熱者均被排除。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術前半小時,2組患者均靜脈長托寧0.05~
0.1 mg/kg,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1~0.04 mg/kg、丙泊酚1~2.5 mg/kg、芬太尼1~2μg/kg、苯磺酸阿曲庫銨
0.4 ~0.5 mg/kg,再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術中吸入七氟醚和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靜脈推芬太尼1~2次維持麻醉,并持續(xù)靜脈泵苯磺酸阿曲庫銨0.4~0.5 mg/(kg·h),保持肌肉松弛手術結束前15 min停止輸注,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保溫處理,術前1 h,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保證溫度為26℃,循環(huán)水毯鋪于手術床,用棉被或棉墊包裹患者消毒范圍外的身體裸露部分,輸液及輸血時,使用電子加溫儀,用水溫浴箱加溫沖洗液,維持溫度為37℃。手術期間對患者鼻咽溫度密切監(jiān)測,體溫低于正常體溫1℃~2℃為低體溫。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拔管時間、清醒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清醒:患者準確回答部分問題,可完成舉手、抬頭等簡單動作;拔管時間:手術完成至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恢復時間;不良反應:寒顫、心率和血壓異常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清醒、拔管時間與鼻咽溫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清醒、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鼻咽溫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清醒、拔管時間與鼻咽溫度比較(±s)
表1 2組患者清醒、拔管時間與鼻咽溫度比較(±s)
組別例數(shù)清醒時間(min)拔管時間(min)鼻咽溫度(℃)觀察組4846.2±6.316.4±8.236.4±0.3對照組4875.4±10.321.3±7.335.0±0.5 t值4.6322.3653.550 P值0.0230.0440.034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壓、心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寒顫異?;颊弑壤@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s)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shù)血壓(mmHg)寒顫異常[n(%)]心率(次/min)舒張壓收縮壓觀察組48 82.45±10.50120.79±11.843(6.25)84.9±8.6對照組4899.96±9.01129.31±24.7825(52.08)95.8±8.0 t/χ2值3.9873.84311.2284.210 P值0.0330.03720.03630.024
麻醉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出現(xiàn)低體溫現(xiàn)象。心臟活動與體溫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體溫低抑制心臟活動,使患者血壓降低,影響氧氣消耗,血漿中藥物的半衰期會逐漸延長,使患者免疫功能出現(xiàn)異常,進而給患者痊愈帶來嚴重影響[2]。有研究[3]表明,在低溫狀況下,器官組織代謝率會降低,盡管能夠起到保護器官組織作用,但會抑制免疫功能,使凝血機制出現(xiàn)紊亂,所以,在行麻醉手術時應高度重視患者體溫變化。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平均體溫在35.0℃,比正常人體溫低,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在手術麻醉后出現(xiàn)低體溫現(xiàn)象,且麻醉蘇醒與全身麻醉拔管時間延長,寒顫、心率和血壓異常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
經過分析,手術麻醉期間造成患者體溫降低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麻醉劑,使用麻醉劑后,給中樞神經調節(jié)造成影響,且麻醉劑能夠對神經傳導起到阻滯作用,導致機體無法依據周圍溫度變化調節(jié)溫度,麻醉后肌肉松弛會使機體產生熱量降低,同時抑制體溫調節(jié)防御反應,干擾了機體體溫調節(jié)機制,使體溫隨周圍溫度變化而變化;二是在手術時為患者營造適宜的環(huán)境,同時防止細菌繁殖,以免出現(xiàn)切口感染,手術室溫度通常情況下設定為20℃~25℃,但手術患者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外露身體,這樣會降低患者體溫,加之目前手術室均為層流凈化手術室,麻醉劑抑制體溫調節(jié)機制,從而導致患者體溫降低;三是低溫液體輸注,手術期間需要靜脈輸注液體補充容量,通常這種液體為低溫液體,輸注后也會使患者體溫降低;四是手術身體外露,患者在手術期間開腹創(chuàng)面需外露,致使熱量散失,且手術期間需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這也可能造成機體熱量流失[4-5]。
有關研究[6]表明,機體溫度會影響患者記憶力,當溫度為34℃時,記憶力會逐漸減退甚至消失,在32℃時,患者易發(fā)生嗜睡反應,與麻醉效果類似。機體在低溫狀態(tài)下,抑制兒茶酚胺的產生,使機體應激反應受到抑制,進而延長患者清醒與拔管時間。低溫情況下,影響肝臟代謝率,使肝功能受到抑制,從而增加麻醉藥及肌松藥作用,如果不能適當調整用藥量,甚至會造成心律失常,使患者蘇醒期延長[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體溫與正常體溫接近,對照組患者體溫低于正常體溫,故觀察組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時間與麻醉蘇醒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手術麻醉時如果患者體溫降低就會延長麻醉蘇醒與全身麻醉拔管時間。
低體溫狀況下,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會升高,然而腎上腺素和可的松濃度不會出現(xiàn)變化,低體溫血壓升高與去甲腎上腺素有關;低體溫情況下,血壓粘稠度也會升高,大大增加了外周循環(huán)阻力,進而使患者血壓升高;低體溫時病人發(fā)生躁動、寒顫時,耗氧量會大大增加,使心率加快也會使患者血壓升高,雖然患者代謝率在低體溫狀況下會受到抑制,但臟器耗氧量不會隨之降低反而升高,這樣就不利于肝腎臟對麻醉藥和肌松藥的代謝,從而使患者蘇醒時間延長,呼吸抑制作用也延長,誘發(fā)多種不良反應;低溫狀況下,抑制了可逆性血小板功能,使凝血功能大大降低,從而導致患者容易出血不止[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和寒顫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低溫容易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因此,在手術麻醉期間,醫(yī)務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體溫變化。
綜上所述,麻醉患者體溫直接影響到麻醉蘇醒效果與全身麻醉拔管時間,因此,在手術麻醉期間,醫(yī)護人員要采取保溫措施予以處理,盡可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呂勝.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和拔管時間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25):67-70.
[2] 吳斌,馬凱宇,張理賓.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與拔管時間的干預價值[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3):28-30.
[3] 康建勛,劉立業(yè).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及拔管時間的影響探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31):132-133.
[4] 盧永堅.探討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和拔管時間的影響[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5,20(1):73.
[5] 張秀華.麻醉患者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和拔管時間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2):4547.
[6] 梁艷,冷述新.麻醉病人體溫變化對麻醉后蘇醒效果與拔管時間的影響淺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9):1315-1316.
[7] 吳坤,吳新海,王明玲,等.臨床分析患者體溫對麻醉后蘇醒效果和拔管時間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4(4):285.
[8] 陳麗嫦,鄒傳惠,郭秋娥,等.術中體溫對麻醉后蘇醒和拔管時間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9):29-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16
江西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況雪峰 劉瑩黃濤 高玉蘭 毛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