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
在美國《時代周刊》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加州理工學院最近連續(xù)五年名列第一。我手頭有一本2010年的美國大學研究生教育評比刊物,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和化學這兩個學科名列第一,數(shù)學名列第六。迄今這個學校的教師隊伍中已經有二十一人獲得諾貝爾獎,在他們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中則有十七人獲得諾貝爾獎。要知道這個學校的規(guī)模很小,教師只有兩三百人,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在一起也就兩千多人。
去年的秋季,我利用學術休假的機會又回到加州,期間專門開車探訪了這所大學。
我來到數(shù)學系和物理系大樓,走進一個教室,只見正前方的墻壁上裝有六塊黑板,上下可以滑動,所有黑板上都用粉筆寫著密密麻麻的公式定理。其實,這種情況并不是加州理工大學獨有的,斯坦福大學也是這樣。之前我在該大學訪學期間,聽過多門數(shù)學、物理和統(tǒng)計學方面的課程,沒有一個老師用課件或者幻燈片的,一次都沒有,全部是粉筆板書,上課時老師把公式推導和語言表述都寫在黑板上,學生在下面跟著記筆記。課堂上老師講解和學生提問的內容,也常被寫在黑板上。他們根據(jù)學科的特性,仍保留“手寫”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特性。像數(shù)學、物理這些學科,不僅有大量的抽象符號,而且基本是定理證明和公式推導,如果使用課件或者幻燈片,就不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學生也很難理解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結果也就無法掌握好這些課程。
還有,美國名校這些老師采用板書的教學方式,都不拿著書本往黑板上抄寫,他們均在課前把上課內容爛熟于心,邊講邊寫。拿我在斯坦福上數(shù)論課和現(xiàn)代代數(shù)課來說,老師在一堂五十分鐘的課上平均要寫十幾個黑板的字,而且一眼教案和課本都不看,要知道上課也是一種高強度的智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勞動呀!當然學生在下面記筆記也不輕松,他們通過手寫來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這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學堅守的教學理念,只有學生和老師都辛苦才能學好這些學科。
加州理工學院有一種黑板裝置很獨特,我在其他大學沒有見過這樣的。我走在數(shù)學物理系大樓的走廊里,發(fā)現(xiàn)任何裝飾品都沒有,只有墻壁上鑲嵌著一塊長長的黑板,旁邊放著粉筆和黑板擦。我定睛一看,黑板上寫著數(shù)學矩陣公式。走廊里的布置樸素得不能再樸素,除了一塊黑板,啥也沒有;黑板上的內容單純得不能再單純,除了數(shù)學推導,沒有任何亂七八糟的字跡圖案。從這個地方很能反映這個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心態(tài),說明他們的師生心里只裝著一件事,就是一心只考慮本學科的問題。
走出數(shù)學物理系的大門,往旁邊的一棟大樓的上方望去,只見墻壁上鑲嵌著一個時鐘。這也是加州理工學院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多處的墻壁上都裝有時鐘,走不多遠就會看到一個。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校園裝飾,它始終在提醒著年輕的學子時不我待,要珍惜光陰。
加州理工學院不在面子上做功夫,不好大喜功,而是下“笨功夫”。該校始建于1891年,當初就是一所職業(yè)技術學校。即使今日已經成為一所世界知名大學,他們仍然保持著原來的校名不改,還是叫“學院”。而且他們也不擴招,不在辦學規(guī)模上與人比高低,始終堅持小班教育。他們堅守一個信念:只有小班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科學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科學大師是精雕細刻出來的,只有技術人員才可以批量生產。
【原載2016年第7期《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