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華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jù)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皾櫸锛殶o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此撇唤?jīng)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老師要正確理解和合理運用它。
關鍵詞: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握時機;行之有效;類型豐富;方式多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83-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贝蠖鄶?shù)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fā)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圣經(jīng)”進行解讀。
什么是“課堂教學拓展”?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jù)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nèi)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背踔姓Z文教學要真正發(fā)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于課內(nèi),增加拓展閱讀興趣并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3、課后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zhì)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后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yōu)槭裁纯倫墼谒示拥膬煽谜翗淝傲粲凹o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后要求“中藥是我國寶貴的遺產(chǎn)。你知道哪些中藥?說說這些中藥的藥效?!边@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1、自然拓展: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nèi)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n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荔枝蜜》的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荔枝蜜》(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么?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一群小蜜蜂》,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么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2、適度拓展: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
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象說話環(huán)節(jié):“又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象。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于是他們很快調(diào)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3、巧妙拓展: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課內(nèi)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shù)剡x擇拓展的內(nèi)容,適當?shù)剡x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于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之弦。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并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如教學八年級上冊《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可以先讓學生到多媒體教室先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以便以課文的教學,課后要求學生查閱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時流失到國外的十二生獸首的下落。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征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樣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xiàn),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借助于現(xiàn)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nèi)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教學策略作者張桂梅《素質(zhì)教育論壇2009年第12期
[2] 堅持有效拓展的原則作者劉青梅《河南教育》2010年第1期
[3]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作者黃漢明
[4] 張弛有度,不露痕跡:語文課堂的有效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