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嫻
摘 要:因此,教師也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予以相應的評價。這樣,就避免或減少學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由于不當評價產生的畏難、打退堂鼓等不良傾向。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有效地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學生情感;激發(f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81-01
語文教學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生才容易進入課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開門見山,先入為主
語文課教學之初,教師可用模型、標本、圖片、幻燈、錄音、錄像等形式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蚍乓磺洞禾煸谀睦铩返匿浺?,創(chuàng)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又如教學冰心的《小桔燈》,教師可自制小桔燈,在導入新課之前,將模型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也為學生架起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冰心奶奶筆下的《小桔燈》該是怎樣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設懸念,激發(fā)情感
教師在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自己復述課文情節(jié),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jié)會如何發(fā)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樣巧設懸念,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就會大增。如教學《孔乙己》、《競選州長》、《變色龍》這一類課文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創(chuàng)設疑問,啟迪思維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針對所講內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集中,積極地期待著問題的解決。這樣導入新課,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感,增強講課的吸引力。如教學《驛路梨花》時,可設計這樣的提問:標題一語雙關如何理解?文中兩次誤會、三設懸念、四寫梨花分別從哪些語句體現(xiàn)出來?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fā)導入新課,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如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可先聯(lián)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給學生講講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講講阿長本人的故事,這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
五、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語文教學可通過“入畫——入情——入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入畫,即以畫導入,讓學生進入畫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畫將學生導入課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讓學生由情明理,認識到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白楊禮贊》就可采用這種方法。
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把相似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是喚起學生情感的好辦法。如教學《濟南的冬天》可讓學生回憶故鄉(xiāng)冬天的景色;教學《春》時,可讓學生回憶過去與好友踏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和當時的愜意心情。這樣,學生能觸類旁通,深刻地體會課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點,綱舉目張
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文中的重點加以點撥,這樣,就能使學生一下子領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學《賣炭翁》時,教師可就“心憂炭賤愿天寒”的“愿”字,剖析賣炭老人復雜的情感世界,激起學生對賣炭老人的同情和對官僚的憎惡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者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活動。語文教學亦可借鑒這一手段,故留空白,讓學生去體驗課文情感。如教學《我的老師》、《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不分析課文的主題思想,而讓學生重讀課文,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提示及有關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歸納主題思想。
九、聯(lián)系生活,身心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有一名言:“不是生活本身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體驗。俗話說,生活是寫作的惟一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要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從而喚起對所要表達的人和事的豐富情感。
如在春天時,我?guī)W生到附近的田地參觀,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田野的美景,仔細觀察田間的農民在忙些什么。回來后,我組織大家討論,使學生感受到家鄉(xiāng)的美麗,領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
十、反饋評價,通過享受成功激發(fā)學生情感。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老師的教學活動提供自主的空間,評價具有激勵、調控、導向功能,但不恰當?shù)卦u價也具有抑制、誤導的不良作用,因此,一個恰當?shù)脑u價顯得尤為重要。評價的權力不止屬于教師,評價的主體應是學習活動中的同伴。他們在自由交流過程中,成長的不只是知識、能力、思維,還有思想,情感等等。其次,教師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是學生的智慧火花不斷涌現(xiàn)、迸發(fā)的催化劑。不同的學生,其個性方面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的評價也應因人而異,如對待大膽、外向的學生,既要肯定其積極性,也要避免一言堂,注重培養(yǎng)學會交流;對于膽小、內向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如“你的想法很新穎”,“不要緊,大家都在認真聽”等等。另外,從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來看,其發(fā)展水平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因此,教師也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予以相應的評價。這樣,就避免或減少學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由于不當評價產生的畏難、打退堂鼓等不良傾向。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有效地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