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27-01
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數學本身是一門非常嚴密的學科,它的一些名詞、術語、定義是非常嚴謹的,是經過數學家反復推敲得來的。在我教學的經歷中,深切感受到我們教師的數學課堂,往往由于過于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甚至有時能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僅僅停留在“熱熱鬧鬧”的表面活動,而沒有深層地觸及知識本身。一堂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采用,要講究策略。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要把思維的時空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機會激起學生的內部動機,訓練思維,增長知識,發(fā)展能力。那么如何抓住機會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我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思維。學會思考,特別是學會獨立思考,是數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而學會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學會數學抽象,學會數學推理,學會數學思維。如教學: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給學生留出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控制他們的思考空間,只局限在給出計算過程和答案,可以讓他們充分的發(fā)揮想象力。通過老師主導和啟迪,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在通過自己的探索,與伙伴的合作交流而得出結論。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從而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和神秘,慢慢的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整堂課的效果也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給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
課堂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切磋討論,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到有趣,有理,有用。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會了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體現了尊重別人的好思想。如教學:
同學們都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誰能和老師一起玩?游戲……
這樣確定誰勝誰敗公平嗎?學生發(fā)表意見。
下面我們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這個游戲是否公平?
羅列游戲中的所有可能。
讓學生同桌,小組交流怎樣才能將所有的可能都列出來,方法的交流。
通過學生相互交流,列出表格,觀察表格,總結
一共有9種可能;小麗獲勝的可能有3種,小強獲勝的可能也是3種,平的可能也是3種。所以小麗獲勝的可能性是39 ,小強獲勝的可能性是39 ,二者相等,所以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來決定勝負是公平的。
相互交流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數學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接觸社會環(huán)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敢于用自己的真實語言表達數學思想。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交流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數學交流空間和開放性問題,放手讓學生學數學。
三、給學生在表述中暴露“思維漏洞”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或知識獲得過程,大多同學都能表達完整。一旦碰到過程較復雜或者綜合性較強的題,較多的同學在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時,會出現語言殘缺,斷斷續(xù)續(xù),不能很完整的表述心中所想、所得、所悟。學生僅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解是難以提高語言的準確性的,只有通過閱讀,與標準數學語言的交流,才能規(guī)范自己的數學語言,增強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tǒng),提高數學語言的表達和交流能力。如:四年級商不變的性質中的三個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零除外”,缺一不可。所以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科書的作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教材,也使學生逐步熟悉數學語言的表達方式與敘述特點,讓學生多讀多練,多記熟記一些數學常用語,不斷地積累準確的數學語言,為逐步養(yǎng)成嚴謹、規(guī)范的表達習慣打好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造機會,讓我們的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表達中來。如教學:老師考考大家,你能用剛才學到的乘法簡便方法計算25 ×48嗎?
教師巡視課堂,然后投影學生的一些不簡便的做法或錯誤的做法,組織學生評價。例如25×(40+8);25×(50-2)請同學們回顧25×36,25×48的簡算過程,我們第一步先怎么做?第二步又怎樣做?
25 ×48=25×4×12
師引導小結:一觀察符號和數字的特點,二選擇拆分的方法,三選擇運算定律,四計算和檢查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讓兒童互相交談,進行討論或辯論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得到一到兩種方法,再經過小組匯總,篩選出一些學生認可的方法,然后經過全班反饋,從中得到相對優(yōu)化的解決方法。這一次又一次地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表達、傾聽與比較中,逐步提高自己語言表述的條理性。這當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評價,通過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他們表達的積極性。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說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
總之,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更多的機會給學生去講解,去展示自己,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也是一個知識整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是活潑的個體,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創(chuàng)新的余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fā)揮的機會,讓他們樂學、好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