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會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它能夠在一瞬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nèi)容上,喚醒其求知的欲望。關于課堂導入的方式和意義,我來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語文;導入;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83-01
上課鈴聲響起,師生相互問好,剛剛坐穩(wěn)的學生的心思還沒有從課間的嬉鬧中完全收回來,對于即將到來的學習準備不足。如果教師一上來就直入主題的話,難免顯得生硬、直接,學生不容易接受。這時候,一個恰當、精彩的導入就不可或缺了。老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會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生動有趣的導入能夠在一瞬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nèi)容上,喚醒其求知的欲望,幫助學生迅速的融入課堂。
導入有很多種形式,形象點兒說,它就像一個幫助學生窺見知識世界的萬花筒。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群體特點,立足于教材內(nèi)容,結合現(xiàn)實狀況,選取合適的導入方法,細致合理的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在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首先,課堂導入應該盡力做到新穎有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倦?!币惶贸晒Φ恼Z文課,應該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其產(chǎn)生好奇的情緒。當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懷著求知的渴望去翻開語文書,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時,這堂語文課怎么能不精彩萬分呢?
其次,課堂導入應該扎根于教學內(nèi)容。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它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應該是很強的。教師要牢記這一點:導入是為了課堂教學服務的。一個正確的課堂導入應該與本課的教學關鍵點有遙相呼應的作用。二者應該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教學導入確實應該有趣味性,但是萬萬不可舍本逐末。只顧形式上的新穎和花俏。這種做法偏離了我們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本意。
第三,導入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因材施教”是我們歷久彌新的教育理念。同理,“因課施導”、“因生施導”也是我們在設計課堂導入是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課本中收錄了不同體裁、精彩紛呈的文章,每一篇都意味雋永,教師應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設計導入。更重要的是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精神狀態(tài)、群體特點,更具針對性的設計出最符合學生“胃口”的課堂導入來。
最后,課堂導入應該簡短、明快。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只有四十五分鐘,我們不應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上過多的浪費時間。簡潔又精彩的課堂導入就像一束絢麗的煙花,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產(chǎn)生興趣。反之,如果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冗長繁瑣,就容易喧賓奪主,破壞課堂結構,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削弱其求知欲望,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語文教學中有很多靈活多變的導入形式,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詩歌導入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學更是有著長盛不衰的永恒魅力。詩歌具有語言精練、節(jié)奏鮮明、對仗押韻的特點。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喜歡誦讀和記憶,從而積累了很多名言名句。使用學生熟悉的詩歌來進行導入,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講解朱自清的《春》時,我先請學生回憶學過的關于“春風”、“春雨”、“春草”、“春花”的詩句。學生們都踴躍發(fā)言,熱情高漲。這既給予了他們成就感,也以詩歌為橋梁,喚醒了他們對美麗春天的感知,為下面的授課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介紹作者導入
課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經(jīng)典,文章的作者也當然也是有故事的人。介紹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主張、時代背景,不失為一種簡明有效的導入。學生了解了作者這個人,才能對他的思想軌跡有所體會,對于他所寫的文字也就更能理解。在學習《秋天的懷念》時,我提前布置了預習任務:運用網(wǎng)絡,查找作者史鐵生的生平資料。轉天上課時,我請學生來介紹史鐵生。學生們都很認真的查閱了資料,有些甚至做了簡易的幻燈片。一個學生介紹完畢后,再請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我驚訝的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的資料比我還要詳盡。學生知道了作者所經(jīng)歷的磨難和坎坷,對于課文中作者流露出的消極情緒就特別容易理解,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三、使用影像資料導入
有時,使用一些圖片或視頻來導入新課,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這個方法適用于一些離學生生活經(jīng)驗較為遙遠的教學內(nèi)容。比如在講解《化石吟》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見過化石,只有少數(shù)人在電視或網(wǎng)絡上見過。對于課文描述對象認識的模糊不清。于是在課堂的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使用幻燈片為大家展示了了大量化石的圖片,還播放了一個時長一分二十秒的演示化石形成過程的小視頻。學生們都看的津津有味,特別是在看著小恐龍漸漸腐朽化為石頭時,紛紛發(fā)出了驚嘆聲。當開始授課時,所有學生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和我一起去書中探索神秘化石的秘密。
四、謎語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囊弥i語來導入新課能讓學生感到新鮮、興奮,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比如《看云識天氣》中,我展示了一個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著,模樣最花哨?!闭垖W生們來猜謎。聰明的學生們很快揭開了謎底,分別是風、雨、雷、電和云彩。我也由此引出主角——“花俏”的云。
五、音樂感知法
音樂是沒有疆域和國界之分的,它的魅力可以很容易的感染每一個人。優(yōu)美的旋律,動人的歌曲,牽動著學生的思維,使其沉浸在音樂世界中。在講解《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為學生們播放了《命運交響曲》,學生們都聽得如癡如醉。貝多芬的堅毅和頑強,學生可以從樂曲中感受一二。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我也使用了音樂導入法,使人愁腸百結的女聲吟唱很容易的將學生那稚嫩的心染上鄉(xiāng)愁的痕跡。通過音樂,學生能更直接的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總而言之,導入的作用至關重要,形式也多種多樣。課堂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動態(tài)的環(huán)境,學生是一個狀態(tài)多變的群體,教師應該隨機應變,根據(jù)課堂氛圍、教學內(nèi)容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導入形式,精心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