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欽誠
摘 要:化學是初中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綜合成績產(chǎn)生著極大的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阻礙了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對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針對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探討,僅供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綜合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33-01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的深刻影響,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無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得不到尊重。對此,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這對于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一個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的心理處于困惑與期待的狀態(tài)之中,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例如,在傳授鐵的性質(zhì)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鐵釘生銹的實驗提前布置給學生,隨后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做好鐵釘生銹的試管,并向?qū)W生展示,讓他們對比自己的實驗結果,從而引導他們掌握鐵生銹的條件。隨后,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提出問題:鐵釘浸泡在水中的哪一部分銹斑最為明顯,原因是什么?鐵釘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通過提問,學生不僅充分了解了鐵釘生銹的原因,并且還掌握了避免鐵釘生銹的方法。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相關知識。
二、利用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某件事有了興趣,便有了積極性,從而成為強大的學習動力。由于初中化學是化學科目的啟蒙教學,因此需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使學生善于學習、喜歡學習、,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而實驗有利于將抽象的化學知識直觀生動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對化學實驗進行精心的設計,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實驗目標、操作流程、實驗現(xiàn)象以及結果分析等環(huán)節(jié)中,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疑問、驚嘆的過程中得到知識,體驗化學的神奇。例如在第一節(jié)課中,教師不能急于上課,而是應該向?qū)W生演示有趣的實驗:白紙顯字、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清水變果汁等實驗,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作為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的興趣為開端。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很多學生都有著較大的求知欲,但是如何讓學生保持這份求知欲,還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課程,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獲得相關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完成家庭實驗,提倡學生對實驗進行改善和創(chuàng)新。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向石灰水試液中進行吹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親自實驗,觀察到現(xiàn)象,教師再據(jù)此進行總結,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組織
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組織,就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精講。由于受到學生知識水平以及課堂時間的限制,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夠過多的對知識點進行延伸,同時還需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和檢測。精心設計教學情景,引入教學課題。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講訴意大利死狗的故事,并在這個故事引入二氧化碳在相同條件下,其密度與空氣密度大,在一般情況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印象。在讓學生記憶常見化學元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第一課開始讓學生記住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個符號,每天四五個,并讓學生進行成語接龍的游戲,以此檢測學生的記憶效果,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教學難度;其次,精煉。練習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鞏固知識。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應該布置相關的練習內(nèi)容,或者是自己精心挑選的題目,亦或是以雙基為基礎的填空題讓學生進行練習。與此同時,教師應該不斷的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于為后面的講評奠定基礎。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做,需要對其進行指導。對于有的練習,教師應該在完成教學后進行講評,并可以讓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勤檢測。對于學過的內(nèi)容,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檢測,例如可以在本節(jié)課結束后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亦或在下節(jié)課檢測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給學生打分,這種檢測不僅容易,分數(shù)也比較高,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勤檢測在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培養(yǎng)化學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但是,想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正確認識到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只有不斷探索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經(jīng)過實踐證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鄭愛民,陳巧平.提高農(nóng)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0(z1):215-217.
[2] 吳 靜.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B,2012,(2):190-190.
[3] 盧發(fā)憲.初中化學之路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和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83-183.
[4] 陳明霞.探究新課標下如何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