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守泉
南靖縣山城有條明清古街——廟后街。它就在山城武廟后邊,因此叫廟后街。廟后街和圩尾街是山城僅存的兩條明清古街。民國后,山城的古街都重新命名。如廟后街改稱大同路,圩尾街改稱民主西路,羊肉街和鹽管街改稱民主東路,橄仔街改稱平等路,麥仔街改稱新民路,草仔街改稱民治路。山城的居民只有在寫通訊地址時才用上新街名,日常生活中卻習慣叫老街名。
廟后街有店鋪80多間,路面寬3米多。房屋雖歷經(jīng)修建,但是許多樓房依然保留著明清建筑的特點。青磚砌的墻壁,屋脊有燕尾裝飾,墻低部砌有三層的條石。明清時代,山城還不是縣城,直到民國二十七年七月縣城才由靖城遷到山城。但是山城明清時代已是個很熱鬧的圩場。據(jù)《清嘉慶十五年(1810)大廟佛祖廟重修碑記》云:“武廟自國都郡邑至于市鎮(zhèn)里閭莫不尊崇煙祀。我山城乃七邑名區(qū),四省通衢。建廟以來二百余載,屢遭水患,疊次修葺。”又據(jù)《民國二十四年大廟佛亭重修碑據(jù)》云:“荊山武廟暨觀音亭自明中達清末四百余載,間修葺者四次。”聽老人說,大廟是山城圩的中心點。傳說當年建廟時,風水先生說此地為黃蜂出巢。于是山城圩就以大廟為中心修建街道。《南靖縣志》云;朱熹高足陳淳(北溪先生)“工于畫,聞山城八景之勝,嘗支笻(拄著竹杖)游覽,遲留十余日繪圖而去?!倍赌暇缚h志》(新志)則云:“山城明初就有集市,是漳州通往平和、永定等地的要沖,清代貿(mào)易盛況未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更加繁榮?!?/p>
山城圩是南靖縣的一個最大的圩場。每逢圩日便客商云集。民國二十七年又成了南靖縣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連常日也很熱鬧。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更是熱鬧非凡。據(jù)《南靖縣志》(民國稿本)云:“山城大廟(武廟),原為源湖社韓姓基地。滿清初年,海澄一等公黃梧,予告回籍平和,途次荊城,見大廟龍氣磅礴,地脈鐘秀,乃謀建武廟,崇祀關侯,至今香火仍盛,四方士女到地參拜者絡繹不絕?!闭率龔R會演戲,扎彩樓,舞獅游龍藝,關公出巡,人山人海。
我聽說當時大廟口有個福州同鄉(xiāng)會。它的牌匾是薩鎮(zhèn)冰題寫的。薩鎮(zhèn)冰祖籍山西代縣,出身福建福州。他任北洋政府國務院代總理兼海軍總長時親筆題寫一幅對聯(lián)贈給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其聯(lián)云:“窮達盡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北膹纳倌陼r代就非常喜愛這幅對聯(lián),時常到父親的書房里品嘗咀嚼。她把此聯(lián)句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和信條之一。
廟后街(大同路48號)有個泉峰居。那里曾經(jīng)是民國南靖縣華僑公會的會址。泉峰居主人王張清任華僑公會理事長,簡如明和莊國宗任常務理事。華僑公會不僅幫助歸僑和僑眷與海外親人取得聯(lián)系,而且在抗日戰(zhàn)爭中向省田糧處申請批給平糶谷一百石,救濟歸僑僑眷,還集資開發(fā)五斗山華僑農(nóng)場,集股設立華僑食堂和華僑商店,倡辦文藝娛樂活動。
2002年4月的一天,我到泉峰居拜訪王張清老先生。他已100歲了。正好他的女兒紅玉從香港回來掃墓。紅玉是我小學同學,見到紅玉和她的妹妹這樣孝敬老父親,一家人其樂融融。我當即請縣廣電局記者給王老先生拍了個新聞。幾天后,我又去拜訪王老先生。先生即興吟了一首打油詩,并書寫后送給我作留念。其詩云:“少壯不努力,老來惜光陰。青春留不住,白發(fā)滿頭生。”
廟后街的南端有座大樓房。它是民國官員王元的住宅。據(jù)黃葉陀先生回憶:“1944年《南靖新報》籌備擴版事宜,相應增加編輯、業(yè)務人員。九月中旬,擴版事宜大體就緒,機構擴大,分別成立了電訊室(就設在大同路尾王元住宅對面)?!薄皶r任大同中學教師的王元,被任名為總編和主筆??谷諔?zhàn)爭時期,王元任過莊達衡主持的抗敵后援會秘書,工作搞得頗出色。他主編的《南靖新報》也獲得較好的聲譽。
吳民貴在《清末以來南靖的禁煙運動》說,民國時,南靖有名的惡霸張河山統(tǒng)治山城期間,山城的關帝廟后(大同路)有十二家煙館。
廟后街尾(南端)有個空地??盏厣嫌凶§籼?,是我家的祖祠。童年時,每到年底和三月十三做節(jié)時,我總跟我父親或叔父挑著一籮擔的供品去那里祭拜老祖。聽父親說,我的曾祖父叫韓董,有三兄弟。曾祖父排行老大。他為兩個弟弟建了家后,自己就過契到廟后街的一個做豆腐的姓黃的人家。黃家沒兒女只有養(yǎng)了我曾祖母一個童養(yǎng)媳。曾祖母叫張金。她的娘家在后張社。曾祖母只生了一個兒子。后來曾祖父去世了,曾祖母才把兒子(我的祖父吾和)帶回安美社住。我有個族兄叫米丁。他就住在廟后街。米丁兄常來家里跟我父親坐。有時我去看望米丁兄,也去小祠堂拜一拜老祖。
王元的住宅為二層樓,前面有個院子,左右兩間平房,后面又有一個小院子,左右兩間平房。解放后改作機關干校和城關小學,后又改建為教師樓。
當年,城關小學的舊校址在王元住宅。我在六安小學任教。六安小學和城關小學搞校際教研活動。我曾多次去城關小學參加教研活動。我的朋友簡漢通在城關小學任教時,我更常去那里找他玩。簡漢通的家鄉(xiāng)在船場西坑。他的父親到山城趕集,常到我家跟我父親聊聊。后來,城關小學遷走,舊址改建為教師樓。許多實驗小學的老師住在那里。我也常去那里看望張智祥、曾國慶和高桑舟等老師。曾國慶是我的小學老師。我們又在實驗小學同過事。曾老師有什么心事就來找我聊。她很有才華,又寫一手好字。她對我嘆息說她命運很坎坷。我說,俗語說“女人美貌多磨折,男人有才多災難”,你貌美又有才豈能不坎坷?
明清時期,山城熱鬧的街道有圩尾街、廟后街、羊肉街、鹽館街、麥仔街和草仔街。到了民國時期,以新修建的中山路、中華路(新華路)和中正路(解放路)為最熱鬧。許多明清古街卻成了居民區(qū)。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南靖縣城改造和擴大,新建了新中山路、安美路、解放路、人民路、荊江路、富康路、嘉盛路和建設路等街道。這些新街道自然代替了老街道的繁華。
地址:南靖縣山城鎮(zhèn)湖美新村9幢1號 (363600)電話:0596——78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