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云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愿望,是歷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這種目標的追求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學效率。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課堂效率;教師;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12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10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為此,課堂教學就要由“教師的教”轉變?yōu)椤皩W生的學”。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這樣課堂氣氛才能越來越活躍,教學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改善。
一、提高課堂效率從教師做起
要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效率,首先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效率,心中要清楚,這一堂課我要求學生要達到的目標究竟是什么,通過這一個單元,或者通過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我要教會學生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分散到我們不同的課文題材,我們是如何來把握教學目標來體現(xiàn)一個文本的價值觀念?故此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教師除了對于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必須掌握書本資料還要搜集一些相關資料。
二、巧妙設計問題,提高課堂有效性
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心臟。陶行知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苯虒W問題問題設計得巧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教師要依托教材,層層深入,在“趣”“懸”“巧”“精”上下工夫,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性、靈活性、層次性。適當?shù)匾胫庇^材料、軼聞趣事,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活動,促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并能進一步主動地去質疑、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問題成為學習的主線,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掌握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制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加強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種新形式的師生關系,促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生轉變。新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的教學形式,教師只是其中的配角。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我們要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活動,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促進生生互動,提高學習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解放學生,使他們能夠大膽說話,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的學習;反之,學生就會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受到不應有的干涉,如與家長、同學、教師發(fā)生矛盾,而無法把精力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教師要幽默。幽默可以調節(jié)枯燥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一定的放松。氣氛過于死板、沉悶的課堂,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學生也就不愿去學習了,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講究方法。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具體化,要讓他們能夠感到自己的點滴變化,進而產生一定的成就感,促進其學習的進步。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評價才能賦予學生專注學習的動力。
4.教師要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在學生產生疑問的關鍵點,抓住契機進行點撥,“點”在學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處,“撥”在學生容易忽視又與教材重點、難點密切相關之處。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耐心疏導,集中大家的智慧進行釋疑。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要鼓勵學生尋找資料加以研究;對范圍大的問題,可以把它分成若干個小問題,以便讓學生逐步把握問題的實質。為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四、必要的技巧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的作用
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我們還應該使用一些教學技巧,如長文短教:首先,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選取好一個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支點,要尋找一條線索能夠貫穿全文,使得在整個的課堂當中能夠高效地完成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再比如,還可以把一些文章歸類,歸類以后,形成一些規(guī)律,以這些規(guī)律作為基礎來學習后邊的知識,這樣就會簡單得多,就會快得多。諸如此類的技巧還要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為了能夠取得良好的課堂效率,教師就必須根據(jù)新教學模式的特點在“學”字上下工夫;也只有學生擁有了“學”的積極性,發(fā)自內心地愿意去“學”,并且采用了相對高效的學習技巧,我們的課堂才能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擁有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燦群.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改革新探[J].湘潭
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2] 王娟.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探究[D].內蒙古師范
大學,2011.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