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桂娟
摘 要 新課程的顯著特征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落實,而“點撥”則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點撥的關鍵在于時機的把握:早了影響學生思考,晚了失去點撥的意義,該如何把握點撥的時機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處點撥;在學習新知關鍵之處點撥;在學生爭議之處點撥;在思維受阻之處點撥。
關鍵詞 新課程 點撥時機 有效的學習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建議中部分提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边@里的因勢利導、適時調控指的就是適時點撥。
在教學情境中,教師恰當?shù)奶崾荆擅畹狞c撥、誘導,可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是體現(xiàn)教師授課能力的點睛之筆。點撥的關鍵在于時機的把握,教師的點撥時機要掌握的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早了會影響學生思考,晚了會失去點撥的意義。教師該如何把握點撥的時機呢?筆者膚淺地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處點撥
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每個新的知識點必然有與他相關的舊知識,聯(lián)結處就是新舊知識的結合處,在新舊知識的結合處點撥,便于引導學生由舊知識過度到新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如:學習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像和性質時,直接講解學生很難接受,應先回顧二次函數(shù)y=a(x-h)2 +k的圖像和性質及二次三項式的配方,在此基礎上點撥學生把二次函數(shù)由一般式y(tǒng)=ax2+bx+c化為頂點式y(tǒng)=a(x+)2+,再對照頂點式y(tǒng)=a(x-h)2+k確定其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及它是由y=ax2怎樣平移而得到的。這樣,利用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化難為易、撥疑為悟,使學生不僅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知識,而且獲得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生成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2在學習新知關鍵之處點撥
知識內容的關鍵處是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的最重要之處,是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在這些關鍵處適時進行點撥,有易于重難點問題的突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深,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如:在學習平方差公式(a+b)(a b)=a2 b2時,學生往往膚淺地認為兩數(shù)和乘以兩數(shù)差,等于第一個數(shù)的平方減去第二個數(shù)的平方,從而對(5a+3b)(-3b+5a)、(-7x-8y)(-8y+7x)、(x+2y-3z)(-2y-3z+x)這一類題目的計算感到迷茫,這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挖掘出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項數(shù)相等的兩個多項式相乘;
(2)其中有些項相同(即兩因式中的a與a)、其余的項相反(即兩因式中的b與-b);
(3)結果等于相同項的平方(即a2)減去相反項的平方(即b2);
這樣,學生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不僅能根據(jù)公式的特征正確的計算上面各題,而且掌握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3在學生爭議之處點撥
在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思維角度不同,對一些問題的結論有爭議。這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爭議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后進行適當?shù)狞c撥,或給予正確地解釋,或啟發(fā)學生按照正確的思路、方法、步驟進一步探討,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如:初學勾股定理,在解答“①已知Rt△的兩條邊長分別為3、4,求第三邊的長度”這一問題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脫口而出:“第三邊的長度是5?!苯處煼磫枌W生:“是嗎?下邊這個題呢?”隨即出示“②已知Rt△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3、4,求第三邊的長度”,學生會回答:“也是5”。教師追問:“這兩道題的已知條件不同,該不該得出同樣的結果?” 學生會發(fā)生爭議:有些學生認為兩道題的結果相同;還有些同學認為這兩道題的結果應該不同,但又說不清楚具體該怎樣。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②中的兩條已知邊3、4是Rt△的兩直角邊,所求的第三邊一定是斜邊,根據(jù)定理,可很快求出結果;①中的兩條已知邊3、4沒說明是Rt△的什么邊,那它們都可能是該Rt△的什么邊?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分析得出:這兩條邊既可能都是直角邊,也可能一條是直角邊,另一條是斜邊 。若3、4都是Rt△的直角邊,即為第②題;若3、4有一條直角邊、一條斜邊,那么長度為幾的邊是斜邊,為什么?這時第三邊的長度又該如何求?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得出該題的結果。
4在思維受阻之處點撥
在課堂上,新課中的難點往往會使學生的思維受阻,這時教師可適當?shù)胤只@些問題。體現(xiàn)一定的層次性與誘導性,巧妙地讓學生在探究中突破難點。同樣也能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已知31=3,個位數(shù)字是3;32=9,個位數(shù)字是9;33=27,個位數(shù)字是7;34=81,個位數(shù)字是1;35=243,個位數(shù)字是3;36=729,個位數(shù)字是9;……那么32015的個位數(shù)字是 ”。解答此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得出:3的冪的個位數(shù)字是循環(huán)出現(xiàn)的,4個一循環(huán),因此,欲求32015的個位數(shù)字是多少,關鍵是求2015€?的余數(shù),因為2015€?=503……3,所以32015的個位數(shù)字與33的個位數(shù)字相同,是7。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感召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已從以前的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閹椭鷮W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真理,不僅要引導學生學到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手段,通過點撥更注重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感情,讓他們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陶冶他們的情操,為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