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楓
密閉式吸痰對AECOPD機械通氣吸痰護理的療效評價
●劉鴻楓
目的:觀察密閉式吸痰在AECOPD機械通氣吸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2例,對照組32例,分別接受密閉式吸痰和開放式吸痰,比較兩組患者吸痰操作前后SpO2水平和心率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吸痰前SpO2水平0.97±0.05,吸痰后0.96±0.05,HR水平吸痰前91.71±3.56 次/min,吸痰后91.88±3.69次/min,對照組患者吸痰前SpO2水平0.96±0.05,吸痰后0.91±0.03,HR水平吸痰前91.62±3.58次/min,吸痰后111.36±3.92次/min,吸痰前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吸痰后觀察組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密閉式吸痰在AECOPD機械通氣吸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密閉式吸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吸痰
為了觀察密閉式吸痰在AECOPD機械通氣吸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符合WH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診斷標準。將全部患者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2例,年齡62-69歲,平均年齡67.6±4.8歲;機械通氣時間3-7d,平均5.8±2.4d;男17例,女15例。對照組32例,年齡61-67歲,平均年齡66.2±4.5歲;機械通氣時間3-8d,平均5.5±2.7d;男16例,女16例。兩組患者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吸痰操作,吸痰之前首先吸純氧2min,之后分離人工呼吸氣道和呼吸機,呼吸道濕化,40.0-53.3KPa,操作時間不超過15s,吸痰管插入氣管插管,進入適當深度后吸引、旋轉(zhuǎn)并迅速退出吸痰管,吸痰結束后重新接呼吸機。觀察組患者密閉式吸痰,使用一三通密閉式吸痰管,左手持吸痰管和中心負壓連接位置,拇指控制吸引閥,右手操作吸痰管深部吸痰,方式、時間同對照組,充分吸痰后回抽吸痰管,沖洗干凈后復位吸引閥開關。
1.3 觀察指標
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飽和溶度水平以及心率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s)經(jīng)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吸痰前SpO2水平0.97±0.05,吸痰后0.96±0.05,HR水平吸痰前91.71±3.56次/min,吸痰后91.88±3.69次/min,對照組患者吸痰前SpO2水平0.96±0.05,吸痰后0.91±0.03,HR水平吸痰前91.62±3.58次/min,吸痰后111.36±3.92次/min,吸痰前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吸痰后觀察組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均面臨著呼吸衰竭的基本問題,患者嚴重的呼吸衰竭需要送入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1]。機械通氣能夠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氧氣支持,從而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機械通氣的臨床應用過程中,面臨著因為有創(chuàng)治療和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耐藥菌感染以及吸痰并發(fā)癥,影響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2]。吸痰操作是重癥監(jiān)護室機械通氣患者護理工作的關鍵性內(nèi)容,在確保患者通氣換氣充分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吸痰操作過程也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氣管損傷和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的風險,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影響患者的恢復和正常的治療[3]?,F(xiàn)階段,臨床上吸痰方法以開放式吸痰術為主,吸痰操作要求患者離開呼吸機,導致患者呼吸道直接接觸空氣,吸痰管同樣直接暴露在外部環(huán)境中,增加了機體組織缺氧、細菌感染的風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20%-70%患者均需要機械通氣氣管插管,患者在吸痰操作中脫離呼吸機,肺泡氣體交換容量迅速下降,肺組織容量更小,呼氣末正壓迅速丟失[4]。這種情況下患者無法保持理想的氧合狀態(tài),SpO2水平下降,HR反應性加快,患者會出現(xiàn)心率變化、顱內(nèi)壓升高,并給氣管造成損傷,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相比之下,密閉式吸痰操作患者無需脫離呼吸機,密閉式吸痰裝置和人工呼吸氣道、呼吸機直接連接,形成了密閉的呼吸系統(tǒng),保持SpO2水平穩(wěn)定,患者不會出現(xiàn)吸入空氣導致的應激反應,減少肺泡的明顯萎縮,避免機體組織以及重要臟器出現(xiàn)嚴重的缺氧,同時降低了肺部感染的風險。密閉式吸痰患者的心率更穩(wěn)定,同時因為有效糾正缺氧,對患者血樣飽和度的影響更小,沒有空氣吸入也有效降低了其道感染的幾率,患者無需離開呼吸機,封閉式吸痰裝置連接在患者氣管插管和呼吸機Y型管上,接近氣道導管位置的吸痰管前端實行單向活瓣濕化連接氣道,覆蓋寬松封閉的無菌薄膜,尾端連接控制閥和負壓,并在控制閥上安裝防水過濾紙,過濾細菌,阻止病原菌侵入。密閉式吸痰裝置吸痰操作不會導致肺容量大幅度減少以及血氧飽和濃度的明顯下降,患者心率、血壓平穩(wěn),而且吸痰操作可以保持持續(xù)通氣,便于氣道壓力以及氧氣濃度的維持,方便保持肺功能殘氣量,避免肺泡萎縮,而且和外環(huán)境隔離的吸痰裝置減少了含菌氣溶膠吸入,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更低。
密閉式吸痰在AECOPD機械通氣吸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天府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1]葉木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機械通氣密閉式吸痰護理效果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5,37(02):160-162.
[2]郭美珊.ARDS機械通氣患者密閉式吸痰配合肺復張的護理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70-72.
[3]張偉新,郝春艷.氧療溫濕化系統(tǒng)聯(lián)合密閉式吸痰法在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非機械通氣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0):51-54.
[4]劉斌.新型高效醫(yī)用霧化器結合密閉式吸痰管在NICU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102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