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千上萬的小小說寫作者中,軍旅作家陸穎墨顯然是個“異數(shù)”。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興的小小說寫作呈現(xiàn)出活力四濺、信馬由韁的開放狀態(tài)。然而,滯后的小小說文體理論研究與如火如荼的創(chuàng)作繁榮并不相稱,小小說作家的影響力也只局限在文壇主流的邊緣。鄭州百花園雜志社決心進一步倡導與規(guī)范小小說文體,并致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質(zhì)的小小說作家隊伍。《小小說選刊》兩年一度的獲獎作品,真正體現(xiàn)了遴選精品、推介作家的目的。所以經(jīng)過精心策劃與籌備,從獲獎作者中挑選出21位以小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的作者與會。這次活動是小小說作家在我國當代文壇的第一次集體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丁臨一先生當時是軍隊久負盛名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對小小說的寫作推崇備至。他在《解放軍文藝》任編輯及后來擔任副主編期間,開設并主持專門的軍旅精短小說欄目,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了一批部隊小小說寫作者,如陶純的《美妙瞬間》、張子影的《球事》等,已獲得全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佳作獎。還有蘇學文、王培靜、梁豐、鐘法權(quán)、朱鋼等,已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具有濃郁軍營生活氣息的名篇。陸穎墨那時已發(fā)表了《升騰》《瞄準》《歇著》《橡皮》《舷窗》《苦醉》《理發(fā)》《潮聲》等多篇小小說作品,在軍內(nèi)外讀者中產(chǎn)生了較大的反響。其《魚兒》已榮獲1993-1994年度的全國小小說佳作獎。丁臨一先生推薦陸穎墨參加了1995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首屆當代小小說作家作品研討會”,成為唯一與會的軍旅作家。在那次會議上,陸穎墨雖然年齡最小,卻是小小說作家加入中國作協(xié)的時間僅排在許行之后的人。次年,他的《潛浮》又獲得了1995-1996年度全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
陸穎墨這些以海軍艦艇或海島、海礁軍營為背景,以三代海軍將士的親身經(jīng)歷為素材的作品,截取了一個又一個獨特的歷史片段、生活場景和特寫鏡頭,通過精心設置情節(jié)和尋找經(jīng)典細節(jié),把可愛可敬的水兵們獻身國防建設的戰(zhàn)斗、訓練生活以及思想脈搏跳躍的軌跡,一種無私奉獻、忠誠祖國與犧牲精神,微妙含蓄地展示出來。壯美的碧海藍天,美麗的水兵飄帶,這些穿綴而成又獨立成篇的軍旅故事,其文筆柔韌機敏,結(jié)構(gòu)引人入勝。水兵的生活、水兵的情趣、水兵的韻味、水兵的追求,作者力圖去發(fā)現(xiàn)和開掘官兵們在日常生活中各個不同側(cè)面的閃光點,由此延伸到軍人品質(zhì)的鍛造和高尚精神的升華。所刻畫的將軍、艦長和水兵形象,無不被賦予鮮明的時代特征、職業(yè)風范和人生內(nèi)涵,感人至深。由此,一組海軍歷史的組合畫卷和崢嶸歲月,也緩緩地鋪展在讀者眼前。
代表作《魚兒》以對待撫養(yǎng)烈士遺孤為線索,委婉而曲折地勾勒出一種在和平年代中,戰(zhàn)友之間、家庭之間、兩代軍人之間所要面對的使命、擔當、犧牲和血肉相連的情感?!稘摳 芬哉`會的寫法,通過“沉浮”還是“潛浮”在一篇文章中的用法,巧妙地為將軍固執(zhí)己見,兩次親自動手改動文稿的非常態(tài)動作埋下伏筆,揭示著軍人在特定環(huán)境、特殊條件下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
當然是用“潛”了。你知道不知道,自從一次潛艇觸礁下沉后,潛艇兵都不再說“沉”字,就像艦艇兵吃魚時不說“翻過來”、航空兵不說“一路順風”一樣。艇長說。
我一愣,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幸好沒用那個“沉”字。他(將軍)怎么不跟我講明呢?
你也不想想,這些忌諱都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他那么大的首長,怎么能說呢?
著名作家王蒙讀過這些水兵故事后由衷贊嘆:“親和自然,娓娓道來,把海軍戰(zhàn)士的生活寫得那樣平實清純,內(nèi)斂著激情,蘊藏著感動,煥發(fā)出陽光。讀了再讀,有幾滴眼淚淌到了你的臉上……你又會拍案叫絕,或者哈哈大笑起來?!?/p>
眾所周知,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選中初次參評的24本小小說集無一入圍,而陸穎墨以一組《海軍往事》小短篇參評并蟾宮折桂。其實《長波》《彼岸》《艙內(nèi)》《遠航》組成的《海軍往事》,各篇都介于3000字至6000字之間,在《解放軍文藝》發(fā)表后,因《小小說選刊》副主編寇子先生極其喜愛,在征得作者同意后,被“刪繁就簡”進行了“縮水”,全部改編為1700字左右,顯得愈加玲瓏剔透、枝干分明,然后在該選刊頭題推出。年底,這組簡約了的作品在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年度小小說選本和另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說年度排行榜,均以次篇、首篇位置推介,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次年,這組作品又榮獲了《小小說選刊》2009-2010年度全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
誠如魯迅文學獎頒獎詞所言:“《海軍往事》看起來說的都是小事,一面鏡子、一條狗、一扇艙門、一艘老舊的軍艦,連接成一條記憶的河流,蒼涼而不失壯美,深沉中閃射理想的光芒。《海軍往事》照耀著波濤洶涌的海面,深情地注視著我們今天的遠航。”《海軍往事》獲獎后也引起文壇有識之士尤其是小小說業(yè)界的熱議,對短篇小說與小小說文體之間的差異,短篇小說作家與小小說作家的定位與影響,對短篇小說與小小說的混評與單列,對短篇小說與小小說的評價標準、體系以及對評委能力的質(zhì)疑等,都發(fā)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說起來,旁逸斜出的《海軍往事》,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也超出了它的文學意義,怕是作者也始料未及的。
2002年,陸穎墨曾入選當代小小說風云榜“36星座”。如果至今還把他看作是“軍旅小小說作家”的話,那么《海軍往事》的獲獎,無疑給某些神往融入文壇主流和堅持精英文學創(chuàng)作的小小說作家?guī)砹酥T多自信。其實,現(xiàn)任海軍某部副部長之職的陸穎墨,其文學成就遠不止小小說寫作,他曾陸續(xù)發(fā)表過中短篇小說《大水》《龍子龍孫加點水》《白色潮汐》《白手絹,黑飄帶》和《尋找我的?;晟馈废盗?、《海鷗》系列,以及大型話劇《遠島之光》、電影《中國月亮》等。作品獲小說月報百花獎、小說選刊年度獎、當代文學獎、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第六屆全軍文藝會演話劇劇本一等獎等20余項獎項。
關于小小說,關于工作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陸穎墨曾在一篇《短有短的好處》的隨筆里寫道:作家應是個有心人,身邊的事總會時有沖動。寫小小說是個好辦法,厚積薄發(fā),一氣呵成,兩三千字也就是一個晚上的事。這樣,時不時寫著,也能保持自己身上的一股“文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