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找不到奶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奶媽一家陷入了絕境。燕子一家搬到藍(lán)山之后,奶媽的丈夫突然去世。一個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人和積蓄的44歲的寡婦獨自拖著6個孩子,成了一葉浮萍——哪里有食刨就去哪里,何處有錢賺就去何處。
奶媽又特別好強,有時,獨自撐家撐累了,她便一個人坐在屋門口發(fā)呆,還不自覺地哼著那魂里的搖籃曲: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媽想小燕子呢。老大說:“媽,我們是不是去找找小燕子?”老二也說:“她父母的地質(zhì)隊,好找?!笨赡虌屩皇菗u頭:“他們找來了就找來了,我們不找。人家不欠我們的,我們也莫給別個添麻煩……”
自強自立,無私堅強。這,就是中國女人!這,就是中國母親!
可聽到這兒,燕子的心碎了。她能怪娘嗎?娘是用她的樸實堅強延續(xù)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
1月9日那天,表姐對大哥秦國洪說:“當(dāng)年,燕子還在搖籃里,我隨媽媽到過你們家?!北斫銓?dāng)時的情景、奶媽家具體的細(xì)節(jié)描繪得很詳細(xì)??裳嘧雍透绺缃憬銈冞€不能完全確認(rèn)。
隨后,燕子問大哥要了奶娘發(fā)黃的照片,去照相館翻拍后直奔長沙。當(dāng)照片遞到80高齡的媽媽面前,老人看一眼就哽咽了,只吐出兩個字——“是的。”
喜極而泣的燕子立即撥通了大哥的電話。大哥在電話那頭也哽咽著說:“我們這里也得到了確認(rèn)?!?/p>
原來,外出核賬的三姐秦文,是9號下午燕子唯一沒見到的。秦文姐晚上一回到益陽,就驅(qū)車來到妹妹的茶樓,首先問及今天找來的人叫什么名字,兩姐妹幾乎同時喊——“燕子”。三姐放心了,她是清楚地記得,那年家里來了個的三歲左右的小女孩,扎著一對翹翹辮、穿著花裙子??粗餁g喜地跑回來喊著“我的小燕子回來噠,我的燕子喲,長高了、長乖了”。娘那高興地掛著眼淚抱過小燕子看啊親啊的情景,至今如在秦文眼前。而她還記下了,當(dāng)年燕子媽穿一件咖灰底碎花襯衣,短頭發(fā)、眼睛不大……
半世紀(jì)尋找,到這兒才真正得以確認(rèn)。可燕子心空了、體乏了,她想不通——既然,我的血脈是娘甘甜乳汁延續(xù),成長基石是娘優(yōu)良品質(zhì)鋪墊,生命更是娘持大愛給予。那么——
上天讓我們母女相見相融,怎么就給這么個不近人情的結(jié)局?命運讓我得到娘的博大深情,卻不給我一點渺小的回報機會——老天啊,你對我娘太不公!
盡管,燕子倡導(dǎo)為娘立碑圈墳,出資出力、親寫碑文,她做成了;盡管,奶娘家的大小事她都以親人的身份參與,沒把自己當(dāng)外人;盡管,她與6姊妹來來往往、延續(xù)著娘在時的一家親??墒恰?/p>
該欠下的永遠(yuǎn)欠下,縱然做什么都無法彌補。但是,老天不能白成就一個作家!燕子一度悲傷、消沉許久,再咬著站立,他對天承諾:為娘書寫,帶著思念,帶著內(nèi)疚,帶著癡愛,帶著泣血的文字,為娘——
樹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母親形象——一個沒文化,卻就是能用良好的家風(fēng)家教呵護(hù)孩子、教子成才的母親;
樹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勞動者形象——無論生活多么艱辛,依然陽光、堅強、正能量。忍辱負(fù)重、自強不息,融入社會,永不放棄……
這才是社會要弘揚的“人人向善,人人向好,人人向上”的真善美氛圍;這才會帶給人們關(guān)于美德、關(guān)于人格魅力的深刻思考;這也是對無私而堅忍奶媽的一種追憶、一種頌揚——讓母愛的力量,超越現(xiàn)實,超越時空!
再不能只以淚洗面,陷入懷念內(nèi)疚老也走不出來、懵懵懂懂不開始后面的邁步。因為,娘在天上看著,良知在靈魂處糾著。一場心靈凈化、如鳳凰涅槃般的燕子帶著更厚重感恩啟程了,也有了更多的思想——
一個靠拖板車、賣烤紅薯養(yǎng)育六個孩子、還視別人做親生而奉獻(xiàn)一生的底層奶娘,在50年的社會變遷中起起伏伏、動動蕩蕩,但就是對社會充滿希望,對生活堅定信心,含辛茹苦養(yǎng)育孩子,默默付出融入社會。生活艱苦就是奮力前行,坎坷磨難依然從不趴下。無論生活給她多少或虧欠多少,她不抱怨、不氣餒,傾其所有將本真的愛灑向世界——
她有她執(zhí)著的信仰——只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
她有她簡單的追求——只愿小家能融入國家。
這個小如塵土永遠(yuǎn)不被人注意的底層人物,這個家長里短、街頭巷尾“閑雜瑣碎”的小故事,不就是千百年來吃苦耐勞、負(fù)重前行的中華民族的奮斗史?那種“相信美好、期望未來、會滿足、更陽光”的樸實品質(zhì),不正是支撐苦難而偉大中國從貧窮走向富強的平凡基石?
普通人的故事恰恰就是中國故事。一個平凡小家半個世紀(jì)的變化,是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縮影,更是要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集中體現(xiàn)。
半年來,燕子開始深入益陽。
“白糖冰的綠豆子冰喔——”當(dāng)年,奶媽走街串巷賣冰棒的吆喝聲,仿佛又“開始”穿越益陽的南北東西,哪怕跟著吆喝幾聲賣烤紅薯。燕子想:去延伸一個大陸版“酒干倘賣無”的揪心故事。
“噴香噴香的烤紅薯喲——”燕子街坊鄰里、親朋好友地細(xì)細(xì)地走,她想陪著瘦弱的奶娘飄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母親流汗淌淚的地方,去還原一個中華民族的堅貞母親。
歷史人文、大愛淵源;深入民眾,狠接地氣。燕子知道,一個柔弱女人接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挑著祖輩都挑過的艱難,她那吆喝聲,就是最美的勞動號子,推動著那個時代,感染著無數(shù)的人,也值得人們永遠(yuǎn)記住她。
再出發(fā)前,燕子跪在老人的遺像前,喃喃自語著話別:娘,您好好的,燕子帶著您的大恩大德——去做有良知的真情奉獻(xiàn);去做接地氣的好文人;去做您苦難后懂得珍惜幸福的好女兒;去做個您希望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姐說:“燕子,去吧,帶著娘的祝福,去吧……”她堅定起身,轉(zhuǎn)身間,揮別處,突然,身后響起久違的歌,那是哥哥姐姐在她啟程時,替娘唱起的搖籃曲——
“……小燕子,告訴你,今年春天更美麗……歡迎你,年年住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