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我原本以為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于是我給教學生活的常態(tài)用粗線條勾勒了一幅畫,可是愈是走近學生,愈是覺得自己的簡單已無法承受生命之重。而當我略窺堂奧,時時會有切膚之感。每每這時,總能在敬畏中萌發(fā)渴求新知的想法,來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兜?6號教室的奇跡》給了我一份愛的供養(yǎng),它讓我平素從不關(guān)注的教學畫面有了別樣的情懷和意義,也讓我明白了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是“無限”。
令人敬佩的美國老師雷夫,心態(tài)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fā)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平凡卻擁有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他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他們的故事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我們重視還是忽略,學生的世界總有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存在,并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同時他們也具有復雜性、多維性和不確定性。面對這樣不易把握的特性,我們實在應該對學生多點生命的懷想,少點輕舉妄動。
讀著《你就是榜樣》,那句“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讓我陷入了沉思,我常常用規(guī)矩和道理來要求學生,卻很少考慮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那一年初二,我們班的兩名男生因為一個誤會發(fā)生了矛盾,最初的時候還只是互不理睬地冷戰(zhàn),可是因為其中一個男生很容易情緒化,一個炎熱的午后,矛盾升級了,兩個人竟然拳頭相見。我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待他們冷靜之后又梳理了一下事情原委,發(fā)現(xiàn)“拳頭”背后竟然是芝麻大的一點小事。唉,男生怎么可以這樣斤斤計較呢?我有些悵然,開啟了講道理的模式,情緒竟然隨著“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的道理越發(fā)激動。我也在不必要的計較中變得不淡定了。其中一個男生也許是受不了我的“語言暴力”,問我:“老師我想說,您對我們不也是斤斤計較嗎?有時候一點小事,您就大發(fā)脾氣,大張旗鼓地批評我們,以致我們都不敢說話。每次您的急脾氣都讓我們很煩躁,時間長了,內(nèi)心積郁難平,遇事時就會情緒化?!焙⒆拥囊环?,讓我震驚又無地自容。是啊,是我沒有做好孩子的領(lǐng)路人,卻還在一味地要求他們來承受專權(quán)者的施威。身為榜樣的我們,應該向?qū)W生傳達好的構(gòu)想,而不是當個專制的暴君?,F(xiàn)在我明白,以那樣的角色教導孩子,到頭來只是白忙一場。
同樣沒有做好的還有“讀書”,作為教師,自己讀書太少,只是功利性地選讀一些為課堂服務的書,可是我卻總是批評學生不愛讀書,知識面太窄。有一次,在研究某一個知識點時,我頓住了,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在哪一本書中看到過,但真的好久不讀書了,怎么也想不起來??删驮谶@時,一個學生點醒了我,并會心地留下了一句話:“老師,原來你也沒讀多少書?!彪m有些尷尬,我還是捫心自問:“自己有給他們做出榜樣嗎?”有些時候,也許老師做了,學生就做了,潛移默化的力量勝過繁多的叮囑和告誡。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掌握了科學原理和心理學知識,然后我們開始虔誠地依賴這些真知灼見對學生指手畫腳,自信認為了解孩子的一切,就忽視傾聽他們,理解他們,那我們又怎么能要求他們對我們虛心受教,對我們百般體諒呢?
班級里有一個性格內(nèi)向的男生,語文成績一直很好,可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不肯寫作業(yè)了。我向來把他當重點生來培養(yǎng),一下子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想了解原因。他不說話。索性不等他說話了,我就把準備好的一大堆語言一股腦塞給他。他還是沒有說話,眼睛木然地看著前方,我好像氣息難平,又想找他父母來問??删驮谶@時,孩子失聲哭了,希望我不要打擾他的父母親。我竟然還認為他不懂我的良苦用心?;仡^看看自己,這件事情上已經(jīng)走了一大段路,卻還渾然不知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沒有傾聽,沒有理解,怎么能讓學生信任你,又怎么能輕易向你敞開心扉呢?想真正愛學生,就要先栽培自己,讓自己成為他們的身教的榜樣。
這本書的閱讀結(jié)束了,可是它帶給我的文字和精神的力量卻還在腦海中久久留存,它告訴我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愛他們,就先栽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