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摘 要:身勢語同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身勢語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語言交際方式。因此,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說某種語言時就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舉止等所表示的意思。在某些情況下,人體動作與所說的話不一致,口頭說的與身勢語表達的意思不一樣。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產(chǎn)生誤會。對于不同的人們,同一個詞或同一種表達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意義。由于文化上的差異,談一個嚴肅的問題時,身勢語使用不得體,可以使聽者發(fā)笑;一句毫無惡意的話可能使對方不快或氣憤。對身勢語在不同國家的使用進行比較研究,在不同的國家里,身勢語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異的地方,這說明了解另一種語言中身勢語的重要性。可見,真正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在換用另一種語言說話時也要換用另一種身勢語,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
關鍵詞:非語言交際;身勢語;文化
因為只有30%的溝通對話是語言,所以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不用再強調(diào)。我們是否能成為真正的溝通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適當使用非語言技巧的能力。然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據(jù)估計,人體可以產(chǎn)生270000多個手勢,但沒有制定的規(guī)則,我們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非語言溝通源于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因素。身體動作的研究,或肢體語言,被稱為人體動作學。身勢行為包括手勢、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眼睛的行為,和其他物理顯示器,可用于交流。人們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交流。當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通過語言。此外,它可以被當作一個獨立體的和一個獨立完成的過程。語言顯然對人類至關重要的,但它不是整個人類交流的故事。非言語交際的研究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語言的研究。如果加以研究應該有助于進一步理解。
一、在東方和西方國家不同的身體語言
當你使用一門外語,手勢和表情的含義在國外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shù)身體語言,就像口頭語言,不是生物遺傳的,而是從人們獲得的一種習得行為,是他們出生之后的社會經(jīng)驗。因此,肢體語言對社會和文化密切相關。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身體語言文化是不同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樣的動作在處理事情上可以有許多預想不到的結(jié)果。
1.目光注視
看的意義是普遍的,但通常我們不確定的是我們?nèi)绾慰础8鶕?jù)美國習俗,當兩個人互相交談,他們應該互相看看。否則,其中一個可能會感到害怕,冷漠,不集中,不尊重或有罪的。即使在公共演講中,演講者也會根據(jù)需要看著聽眾。如果他不這樣做,觀眾會感到他們不受尊重。說話的時候,觀眾應該看說話者的眼睛或臉。如果講話太長,觀眾應該說“嗯”或點頭來表達他們在仔細聽。如果你同意演講者的觀點,可以點頭或微笑。但是如果你不同意這一觀點,你可以搖頭或抬起眉毛或顯示問題。盯著某人太長時間是不適合在英語國家,雖然你是在欣賞別人的美,但它也會冒犯別人。當他們旅行到別的國家時,如果被長時間盯著看,很多外國游客會感到憤怒。他們認為當?shù)厝耸遣欢Y貌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它是一種身體語言,只意味著當?shù)厝藢λ麄兏械胶闷?。然而就中國人來說,中國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盡量避免和交際對象的目光注視。換句話說,直直盯著對方是很不禮貌的。由于東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異,就要求東方人和西方人交際時,也盡量采取自謙式的目光。
2.微笑
非語言行為,如微笑和大笑似乎會縮減跨文化交際的距離。但在現(xiàn)實中,他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不是很普遍。無論笑或微笑,它通常顯示了“友好的”“令人愉快的”“滿意”“快樂”或“愉快”。但有時我們最好的意圖會導致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這可以顯示在以下情
況下:
日本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我收到了一個美國女孩微笑好幾次了。最后我終于知道了她對我不感興趣;它只意味著一種祝福給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如果有人對一個陌生人微笑,特別是對一個女孩,她可以假設他是一個不禮貌的人。
韓國學生:一個美國人,在我的國家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他的推理是,韓國人不是很友好,因為他們很少或者根本不對外國人交談。大多數(shù)韓國人花時間去與人友好,可我們從來不對陌生人說話或?qū)δ吧宋⑿Α?/p>
不同文化的人,一個微笑或大笑,卻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含義。在東亞國家,人們不容易展示情感。他們習慣于面對隱藏而不是揭示他們的感受。
3.手勢語
手勢組成是一個非語言溝通的主要形式。與使用的手語相比,是聾人交流復雜信息的一種方式,手勢的功能就像視覺上的圖像,它代表的是單一的意念。而往往這些手勢極受文化限制,甚至造成尷尬的誤解。例如,幾乎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指的經(jīng)驗。你有沒有注意到來自不同國家做出這個手勢人們之間的差異嗎?從小中國人被教導,用食指點是不禮貌的事情。這個概念是反映在語言。正如我們所知,中國的一些習語包含貶義。這與俄羅斯國家是相同——不是用手指去點東西。中國和俄羅斯人應該使用整個手掌。然而,英國或美國人用食指去指向別人,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個粗魯?shù)氖謩荨?/p>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可以提出是招手手勢的人。在印度、西非和中美洲,這種手勢意味著招手,因為如果我們叫一輛出租車或別人走向我們時。他們說再見,北美人右手的手掌向下,延長手指,手指上下移動。中國手勢是不合適的,因為中國只有在招呼兒童或動物時才發(fā)出這種動作;有時這被很多外國人認為是進攻的姿態(tài),所以它甚至可能引起麻煩。這里還有很多其他的身體行為,如美國人通常用大拇指及食指環(huán)繞起一個圓圈表示“OK”。同樣的手勢的意思是日本人是“錢”的意思,法國和巴西人是“零”的意思。出于這個原因,人們接觸外國文化時必須小心地使用手勢。演講者演講完之后,觀眾鼓掌表示“謝謝”。在中國被拍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被拍,它顯示了安慰、鼓勵。在美國語的手勢“拇指”意味著“好”“優(yōu)秀”“協(xié)議”,但更經(jīng)常使用免費乘坐機動車。但是有這種手勢在英國和美國之間的差異。正如我們所知,英國人開車離開,坐在右邊,而美國人恰恰相反。因此,當交通燈不工作時,英國人伸展右手的車窗提示方向,但美國人必須伸展左手。
二、結(jié)論
盡管有證據(jù)表明,某些非語言溝通的傾向是常見的所有人類,但由于文化差異很大,一個微笑,一個點頭,目光接觸可能在不同文化都有不同的含義。本文考慮的重要非語言代碼系統(tǒng),用于補充、增強或替代語言代碼系統(tǒng)。他們不太精確的和有意識的使用和解釋,但他們可以有強大的影響對他人的看法和解釋。非語言代碼系統(tǒng)涉及身體動作、觸摸和其他非語言代碼系統(tǒng)描述。最后,這些非語言代碼系統(tǒng)的相互關系與語言代碼系統(tǒng)探索。一般建議:當一個人以某種語言進行通信時,在特定語言的非語言行為中它通常是明智的使用。了解這些身勢語,對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于填平文化溝壑和交流有重要的
意義。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24.
[2][美]羅杰·E·阿克斯特爾.身勢語[M].萬明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78-81,125-36.
[3]顧曰國.跨文化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