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佐佳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此言說的是古賢人顏回。
其實以孤獨為樂,以精神的豐富為樂,古今中外,這條寂寞路上的行者從來不乏其人。
卡夫卡就這樣向我們走來。
卡夫卡的世界是一條死胡同里面最簡陋的書房??煽ǚ蚩茉谀抢镏粠б煌牒酗垼ぷ鞅愕缴钜?。當(dāng)時的卡夫卡只是一個卑微的保險公司的小職員,他的作品也無人欣賞,無人理解。但卡夫卡直言:“任何與文學(xué)無關(guān)的東西都讓我感到厭惡。”他對寫作是熱愛的,這種熱愛使他對真正的孤獨毫不畏懼。別人也許會覺得他是孤獨的,甚至清貧得可憐,但他卻樂在其間,他以熱愛抵御孤獨,以簞食瓢飲瀟灑行走于人世間。
孤獨是孤獨者的情人。鐘情于孤獨的伍爾芙出自書香門第,童年時在父親的書房進(jìn)進(jìn)出出,書成為她的玩具,成為她日夜相處的洋娃娃。成年后甘于和孤獨為伍,用那女性特有的娓娓道來的輕盈,摻雜著智者的幽默,熱愛和捍衛(wèi)著文字。世人皆嘆伍爾芙敏銳、深邃、空靈,殊不知沒有深厚的積淀,沒有享受孤獨的襟懷,何來如此奇女子。
物質(zhì)享受會禁錮人前行的腳步,而精神追求則會使人走得更遠(yuǎn)。正所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學(xué)問的人不應(yīng)過度追求物質(zhì)上的享受,而應(yīng)追求精神層面的完善。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成名前窮困潦倒,他僅簞食瓢飲,用更多的時間去創(chuàng)作,因而取得了杰出成就;而成名后的杰克·倫敦過度追求物質(zhì)享受,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再也沒創(chuàng)作出像從前一樣的佳作,恰恰相反,他卻因精神空虛——無所追求的孤獨而最終自殺。
成也孤獨,毀也孤獨。這點人生哲學(xué)大師叔本華看得格外透徹,他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大多數(shù)人的頭腦里面,都是些膚淺的思想和渺小的念頭,我們了解到這,就會逐漸對他人的評論淡然處之,也能勇敢地在孤獨中前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正因如此,人都會感受到程度不同的孤獨,不被理解的孤獨,沒有同伴的孤獨,無處傾訴的孤獨,獨自一人上路的狐獨……
孤獨無處不在,世人都以孤獨與貧窮為悲,但以熱愛抵御孤獨的人從不孤獨,功成名就后拋棄孤獨的人最終必將陷入更大的孤獨。
這就是人生的最大智慧。兩千多年前使孔圣人贊不絕口的顏回令人欽佩,但面對物欲橫流、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dá)的時代,只有讓感官平靜下來,讓世界安靜下來,學(xué)會與自己相處,與心靈相處,才能躋身知識與智慧的孤獨者行列中……
【點評】 少年說孤獨,總給人“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但這篇學(xué)生作文的字里行間卻透射出滄桑、真摯和老道。在蝕入骨髓的“孤獨”意象引領(lǐng)下,作者以穿越古今的犀利,以縱覽中外的胸襟,剝開孤獨外衣,作一次靈魂深處的孤獨擁吻,確乎讓人不得不擊節(jié)贊嘆。
(武漢二中 劉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