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課改下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健全發(fā)展的基礎(chǔ),更是語文課程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所以,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再簡單教授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來應(yīng)對考試,還要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論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一、在文本解讀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正確的審美觀念的形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健全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文本的解讀來引導學生感受美,進而學會用美的眼睛去生活,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了解讀,如:“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币龑W生對上述的句子進行思考、探究,并借助想象力來將文本中的文字描寫形成一幅圖,進而在提高學生解讀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的形成,同時,對學生健全地發(fā)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要鼓勵學生在文本解讀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二、在文本解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wù)之一,也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到語文課程存在的價值,要有意識地在文本階段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在教學《蘆花蕩》時,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對文本中“老頭子”的形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說一說,這樣一來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二來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過程中向?qū)W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樸素的描寫中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愛國主義思想。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學生從多角度入手來對文本進行思考解讀,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能夠以健康的心態(tài)走向以后的生活。
參考文獻:
楊偉明.在語文教學中關(guān)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J].考試:教研版,2008(0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