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已然到來,企業(yè)大多在為未來戰(zhàn)略而思考。如何在新的一年,踏著時代的節(jié)奏,讓事業(yè)開啟一個新的起點?而無論企業(yè)從事何種產業(yè),如何在新技術的助推下升級迭代,服務于客戶需求、提供令人驚喜的產品以及良好的客戶體驗,都是企業(yè)成敗的關鍵。在此,不妨回顧一下本刊創(chuàng)刊人楊沛霆教授總結的關于“服務”的名言格律,相信對企業(yè)大有啟示。
消費者的購買潮流足以左右一家大企業(yè)的興衰榮損。
沃森·鄧恩(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教授)
顧客——是你質量控制的檢察員,是你效率的監(jiān)督員,也可以是你公司的研究與發(fā)展人員。
A·C·海佐爾(英國企業(yè)家)
為了吸引顧客,必須把整個公司看成是招攬顧客和滿足顧客要求的機構。管理部門不應該把自己看成是生產產品的部門,而應看成是提供物美價廉、能吸引顧客的產品的機構。
西奧多·萊維特(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
要給客戶意想不到的驚喜。
張瑞敏
客戶的要求
不等于客戶的需求。
張瑞敏
服務不僅僅是令客人滿意,
而且是與客人的期望賽跑。
張永舵(山東凈雅餐飲集團董事長)
老顧客的生意最重要,
生意不只是做一回。
我們必須全力支持
我們的推銷人員,
這樣他們的顧客
才會不斷地給我們訂單。
玫琳·凱·阿什(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創(chuàng)辦人兼董事長)
不是讓顧客來遷就產品,而是讓產品適合于消費大眾的胃口。因此,必須求產品本身之改良,達到“技術本位,顧客第一”的境界。
松下幸之助(日本松下電器創(chuàng)始人,人稱“經營之神”)
雙方進行交易時,
當然應該考慮自己的立場,
同時亦應兼顧對方的處境。
這個觀念十分重要,
雖說人人都知,
若要付諸實行,
恐怕并非輕而易舉之事。
松下幸之助
只有在消費者
親自使用產品并心滿意足后,
其促銷活動
如廣告與推銷
才能充分發(fā)揮效用。
愛德華·漢尼斯(美國Procter & Gamble 企業(yè)總裁)
接近顧客的時機,過早、過晚都不高明。如能適時接近,此后的銷售即可以順利進行。
中村卯一郎(日本企業(yè)家,從事商店的經營管理)
如果你對買主很熟悉,如果你已經花了時間使他成為你的朋友,他會向你提供有用的、貫穿整個推銷過程的提示——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去找誰談、以及什么時候去談。
馬克·麥考馬克(美國國際管理集團(IMG)總裁)
接待顧客的原則應該是一對一。所謂真正意義上的高效率接待,既要誠心誠意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又要縮短時間。
中村卯一郎
過于自信和嚴格的銷售定額造成的壓力是實行強迫銷售的原因。而這種生拉硬拽的售貨法,當時是可以提高售貨效率;但是再往遠一點看,顧客逃出去,以后不再來,結果反倒不劃算。
中村卯一郎
要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多方面的大量調查,要把調查結果真正利用起來,使之反映在商品之中。這就是企業(yè)面向消費者的謙遜態(tài)度,是萬萬不能忽視的。
片方善治(日本經營學專家,日本系統(tǒng)研究中心總經理)
按道理來講,
產品的獨創(chuàng)性
或改進的新意,
應該來自銷售部門。
土光敏夫(日本著名經營管理學專家)
消費者的購買趨向大致有六種:健康安全的趨向;改善環(huán)境的趨向;情緒性的滿足趨向;嗜好性的消費品;具有宣揚性的功能;價廉物美的趨向。
安昌達人(日本著名管理學者)
我們只有一項資源:
人腦的發(fā)明能力。
它沒有限制;
我們必須善加利用。
我們必須教育、訓練、
傳授知識。在不久的將來,
這種心智力量將給
全人類創(chuàng)造共同的幸福。
土光敏夫
管理職位就是信息中心。設置和維持信息系統(tǒng)是正式組織的首要問題。建立和維護組織的信息系統(tǒng)是經營者的主要職能。
占部都美(日本神戶大學教授,經營學博士)
有才賦的人
并非經過刻意的安排
就能自動聚集在一起,
他們互相激蕩創(chuàng)意,交換看法,
并尋求志同道合者的賞識。
一個企業(yè)也必須有這種環(huán)境。
勞倫斯·米勒(美國作家、管理學家)
擁有最好的知識和信息的人是跟自己沒有來往的人。要掌握新的信息和知識,就一定要跟這樣的人多接觸。
系川英夫(日本學者,日本組織工學研究所所長)
互換情報的關鍵在于: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進行具體及時的聯(lián)系。因此,我提倡“走廊交談”,也就是“面對面”的信息交流。
土光敏夫
情報并非愈詳細愈好。
傳達的方式
口頭比文書簡單,
便條比書函好。
愈復雜愈難抓住要點。
大野一郎(日本經營管理專家)
僅僅收集情報還不能預見未來,一定要對情報進行總結和歸納。如果能夠從量和質兩個方面收集情報,使情報的內容更加豐富,并努力對情報進行各式各樣的搭配組合,那么,頭腦中就會閃現(xiàn)出好的主意。
高橋憲行(日本效率問題專家)
在獲得信息和汲取知識方面,應該有這樣一個信念,即“現(xiàn)在就是機會”。只要自己認為有必要,就應該當場把知識掌握到手。感到需要時,就是學習的好機會。
糸川英夫(日本火箭科學之父)
應該有意識地努力擴大知識面,
即逐步提高自己的伸縮性,
使之具有多方面的修養(yǎng)。
矢澤清弘(日本長期研究開放及管理的專家)
效率就是要利用能力
去達到某種目的和結果。
馬克·麥考馬克(國際管理集團(IMG)創(chuàng)始人)
所謂效率,是指以最小的犧牲
取得最大成果的經濟原則。
只要組織想以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財力實現(xiàn)組織的目的,
以使組織能夠存續(xù),
就要遵循效率原則。
占部都美
有兩種效率,一種只是表面上的效率,而且只是通過紀律約束才在組織中產生的。另一種是由自由人的自愿合作產生的。管理人員的責任在于,在你領導的人員中建立并發(fā)展出這樣一種自愿的合作。
迪克·卡爾森(美國著名管理咨詢專家)
過去企業(yè)是依靠制度
或組織來解決問題,
而今天的領導藝術卻在于,
靈活運用管理方法,
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提高工作效率。
占部都美管理
(本欄目內容摘自本刊創(chuàng)刊人楊沛霆教授新書《世界名人語錄》)
責任編輯:莊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