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招輝
教學情境,作用于學生,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營造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用生活的“真材實料”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更能呈現(xiàn)育人魅力。
一、源于個體需要,構(gòu)建“沖突”情境
學生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在相處中常會產(chǎn)生競爭活動,名利誘惑。在品德課堂中,可以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沖突”情境,凸現(xiàn)不同的觀點。面對“沖突”觀點,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強烈,經(jīng)過思維碰撞,一番“唇槍舌劍”,理越辯越明,達成的共識烙在腦海中,印象更深。這種“沖突”情境,不但能激發(fā)學生思考,且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以其正能量,扶正學生心中“道德”的幼苗,給予其不斷壯大的能量,最后消除不利誘惑,讓學生學會正確選擇。
如《誠信就在身邊》:媒體展示,4*100米男子接力預賽后,我校接力項目進入決賽。其中一名叫陳文鴻的運動員較弱,于是,教練希望大家出“金點子”。文鴻說:“我有一個堂哥名叫文漢,今年讀初一,長相跟我相近,短跑快,也來參加運動會,請他接一棒準成?!苯叹氂X得這辦法好,于是悄悄做準備工作。
思考:你認為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小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匯報)
師小結(jié):同學們,你們的觀點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同意,原因是可以為學校爭榮譽;另一類是不同意,原因是影響學校誠信。面對類似的選擇,榮譽、品德哪個重要?請看屏幕。(媒體展示:教練與校長的爭論)
教練:“校長,換一個選手,該接力項目能沖刺第一啊!”校長:“我也非常希望男子接力能拿第一,但是這是作弊行為!”教練:“這樣的‘小動作不會被發(fā)現(xiàn)的。接力賽是雙倍分!”……最后校長召集了運動員:“同學們,你們都有一顆為學校爭榮譽的心!可是賽中偷梁換柱,就如同考試作弊,分數(shù)、榮譽是重要,但是,誠信、人品更重要……”
二、源于生活“小事”,構(gòu)建“以小見大”情境
小學生,一年級僅有6周歲,即使六年級也只有12周歲,年齡小、閱歷淺是他們的特點。他們所接觸到的、體驗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壞事,再小都會腐蝕一個人的心靈;善事,再小都能成就一個人。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成大善。小學品德學科課堂教學,就是要巧妙運用這類“小材料”,開展“算一算”“集小惡”“集小善”“ 小事累加”等活動,構(gòu)建“以小見大”的真實教學情境,點石成金,四兩撥千斤,實現(xiàn)有效教學,落實育人目標。
如《保護森林 節(jié)約用紙》這一課,引入時,師用媒體出示悄悄話。小東:保護森林與小學生有什么關系?明明:用紙與毀林有關系嗎?他倆的疑問得到許多同學的認可。執(zhí)教老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從統(tǒng)計“一天用紙量”入手,引導學生“算一算”,構(gòu)建“以小見大”的教學情境。(課前活動:學生統(tǒng)計一天的用紙)
活動一:算算用紙量。
師:老師看了調(diào)查表,同學們的每天用紙量在約10張。接著我們一起來算算。(屏幕出示計數(shù)器,師生一起算)
一天用紙量:一個班(10張×45個人=450張)。全校450張×35個班=15750張。一個月用紙量:15750張×30天=472500張。一年用紙量:472500張×12個月=5670000張。
活動二:算算消耗用樹量。
據(jù)老師了解,一棵長10年的樹,可以造出3000張A4紙。按這個標準來算一算,全校一天消耗樹木量:15750張÷3000張=5.25(棵)。全校一個月消耗樹木量:5.25×30=157.05(棵)。全校一年消耗樹木量:157.05(棵)×12個月=1890(棵)。
師:保護森林跟小學生有關系嗎?你想對小東說什么?……
三、源于“零碎材料”,構(gòu)建完整的體驗情境
生活中的人有其外在表象,也有其內(nèi)在的本質(zhì),所以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說法。許多事也有其雙面性,如“交通的發(fā)展”“科技的發(fā)展”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負面。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對人、對事的認識常出現(xiàn)以點代面、以偏代全等現(xiàn)象。因此,品德學科課堂教學,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結(jié)合教材特點,用“零碎材料”構(gòu)建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偏到全的完整體驗情境,實施有效教學。
如《社會文明大家談》一課。師:社會是由你、我、他共同構(gòu)成的(同時PPT展示:社會=你+我+他)?,F(xiàn)走來一個她(PPT展示一女郎圖片),這位姐姐給你什么印象?
生:非常美麗、高貴;光彩照人;她很親切。
師:讓我們來看看她的行為。(PPT展示相關圖片:女郎踩踏草坪、橫穿公路、亂扔香蕉皮)
生邊看邊說:“這位漂亮的姐姐來到公園,她手牽著柳樹的枝條,腳下踏著草坪。旁邊寫著告示:請足下留情!但她好像沒看見。她來到大街上時,橫穿公路,影響交通秩序。她進入小區(qū)時,邊走邊吃香蕉,吃完后香蕉皮隨手就扔。
師 :現(xiàn)在你對她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匯報:有的說這位姐姐外表雖然漂亮,但是她的行為很不文明;有的說她在我心中的美麗、親切形象沒了;有的說虛有外表,心靈有問題。
(瞧外表,談印象;看行為,談感受。由表及里的體驗,使學生認識這個“人”,形成評價一個人的道德標準:看外貌,觀行動,為導行鋪好堅實的基礎。)
師 :對呀,“文明”是個人修養(yǎng)的一面鏡子。我們班的同學都是漂漂亮亮的,若想給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應怎么做?
生:我們不能亂丟垃圾,行為要文明……
源于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是回歸生活、關注起點、精選生活內(nèi)容的情境創(chuàng)設探索。為了更好地落實品德學科課程目標,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究還需不斷深入,唯有如此,品德課堂才能呈現(xiàn)學科育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