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穎
【摘要】評價一堂英語課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學生想不想學且學得好不好。大學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想學且樂學”。英語教師應從教師自身素質修養(yǎng),建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及教學內容多樣化等方面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英語興趣教學 有效教學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著。這句話放在英語教學中最適合不過。學生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雖取決于這門語言學習有多必要,但英語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由學生的興趣來決定。
大學英語怎么培養(yǎng)起學生的興趣?本文從教師自身素質修養(yǎng),建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學內容豐富化等方面來說明大學英語興趣教學是英語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
一、教師應加強如自身形象氣質和語言表達力等方面的素質提升
常常聽到有老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將就了,不僅僅滿足于老師知識面廣,教學功底深厚,形象氣質好的老師往往在學生人氣中更高。像最近新聞媒體報道的“某某大學女神教師,上課從不點名,課堂總爆滿”這樣的報道比比皆是。
這反映了教師提升自身形象氣質對于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有積極的效果。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精神萎靡,沒有自信活力的老師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帶來正能量。
老師光有良好的形象氣質還不夠,還需要加強自身語言表達力的培養(yǎng)。在禮儀學中,一個人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取決于三個因素:30%來自于聲音,20%來自于肢體語言,而50%歸于說話內容。由此可見,老師要在加強自身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的同時,學會掌控自己發(fā)聲的音調,語速,停頓,對于吸引學生的興趣是有很大幫助的。不同的老師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有的老師說話時如一股清泉,娓娓而來,優(yōu)雅動人;有的老師性格熱情活潑,如一縷陽光,給予學生無限活力。而老師們擁有獨特鮮明的自我氣質,往往提升了自身在學生心中的個人魅力。根據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研究,學生甚至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的氣質魅力而喜歡上一門學科。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情感培養(yǎng)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應該逐漸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思想,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尊重學生,一視同仁,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每天在一點一滴進步,既是教師職業(yè)的必備素質,也是創(chuàng)建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一個嚴肅刻板的老師往往給學生帶來距離感,而富有親和力的老師往往更受學生的歡迎。老師如果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知識,還能考慮到學生智力和情感的發(fā)展要求,適時適度地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悟,像一座燈塔一樣給學生指引道路,定會建立起師生間的共鳴感,加強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教學內容豐富化是提升學習英語的“金鑰匙”
英語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搜集和積累一些與英語教學相關的東西,使教學內容豐富化,以此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預防和消除學生的學習倦怠感。
教學內容豐富化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實現:
1.正確使用網絡流行語言。網絡語言的受眾群大部分是大學生群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可以合適地將網絡語言運用到生詞例句,語法等知識點的講解中,會消除了學生的學習倦怠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記憶更牢固,且更容易反復記憶。
比如,近段時間流行的一些網絡語言,如:“明明可以靠臉蛋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教師可以在講解make a living 這個句型中,把這句網絡流行語板書,讓學生用make a living翻譯。通常學生會在歡聲笑語中積極主動地翻譯起來。
2.利用歌曲填詞提高聽力。筆者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到大學生們,即使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卻對英文歌曲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源于西方文化在學生群體中很受歡迎。語言有差異,音樂無國界。教師可以在平時搜集一些歌曲,采用挖空某些單詞,播放音樂的方式,讓學生填寫被挖掉的單詞。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在通過上下文填詞的過程中也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打破學生對于聽力練習枯燥困難的固有觀念,預防和消除學生的學習倦怠感。
3.在課堂中穿插英美國家文化知識。英語學習不光是掌握聽,說,讀,寫四種英語技能,它也是為我們打開一扇門,去了解英美國家的風俗文化,歷史及當下,開拓我們的眼界,學會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因此,在課堂中穿插英美國家文化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也體現者一位英語教學者語言知識的廣博和語言功底的深厚。
教師的講解既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英美文化盲區(qū),使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猜測出聽力答案,同時也會點燃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聽下去”的欲望。
總之,英語課堂是否成功和有效,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學生學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也學得勤奮,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老師有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心理基礎上開始學習,使單調乏味的課堂變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
參考文獻:
[1]張斌賢.外國教育史.2014.
[2]金正昆.社交禮儀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網絡研修.英語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