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清
從2006年1月創(chuàng)辦到今天,《派出所工作》已經(jīng)出版了整整十年。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十年是個“大日子”,照例應該鄭重其事地做個總結,寫一篇濃墨重彩的大塊文章。最初我們也有這樣的沖動和打算,但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只因形式搞得過于復雜和隆重,不符合《派出所工作》的一貫風格,反倒容易讓喜歡它的人感到不適應、不舒服。于是,計劃中一個洋洋數(shù)十個頁面的專題便簡化為本期卷首主管領導一篇千字隨筆加上這篇平平淡淡的小文章。因為平淡,所以不敢稱“十年歷程”,構不上“十年盤點”,算不得“十年總結”,只能勉強叫做“十年回望”。
走過十年的旅程,驀然回首,身后留下的是一行堅實的足跡。那是我們不斷前行的證明。
風格贏得讀者
回望過去十年,如果要問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派出所工作》得到了它的讀者——各級公安機關領導特別是廣大派出所民警的真心喜愛。無論我們走到機關還是基層,拜訪的是領導還是普通民警,都能聽到對《派出所工作》的熱情肯定和真誠贊揚。時常還會有各地的派出所民警,通過郵件或電話向我們表達對這份刊物的支持和喜愛。甚至還有一些我們并不熟識的領導,也通過各種渠道專門給我們捎來關心和鼓勵。
我們很清楚,《派出所工作》還遠不像大家夸獎的那般優(yōu)秀,因此面對大家的贊揚我們總有些誠惶誠恐。當然我們心里更多的是滿足和自豪,因為讀者的喜愛是辦刊者的終極追求,是對我們工作價值的最大肯定,是我們最大的榮光。
是什么讓《派出所工作》贏得了讀者的真心喜愛?首先應該是它與眾不同的風格。
“說民警的話,為民警說話,讓民警說話”。這是創(chuàng)辦之初我們給它確立的辦刊方針。從一開始,我們就決心讓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關注民警的喜怒哀樂,反映民警的期望訴求,真心為民警服務。因此,“貼近民警”也成了它辦刊風格的基點。
“它反映了基層派出所民警的心聲,讓人倍感親切。因此,翻看了幾頁,就被深深吸引了?!边@是一位基層民警第一次看到《派出所工作》時的直觀感受。
對它最為權威的評價來自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李劍濤副局長。不久前,在人民公安出版社舉辦的社屬期刊宣傳工作研討會上,他用“新、實、專、情”四個字對《派出所工作》的特點做出了準確的總結。他說:“新”,就是年輕、有朝氣、有活力;“實”,就是有內容、緊貼實際、緊貼實戰(zhàn);“?!?,就是專業(yè)、專注;“情”,就是有感情、有溫度。李副局長的這四個字,是對《派出所工作》“貼近民警”這一風格的精辟解析。
“與基層零距離,與民警零距離,與業(yè)務工作零距離?!惫矙C關還從來沒有這樣一份具有如此突出特色和風格的刊物。因此,哪怕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仍然被廣大讀者特別是基層派出所民警接受和喜愛。
故事直擊心靈
《派出所工作》的與眾不同還在于它把“講故事”這件很“通俗”的事情提到了一個很“嚴肅”的高度。
故事是最簡單的文體,咿呀學語的嬰兒就已經(jīng)可以聽得明白。但故事同時也可以是最深刻的,可以具有直擊心靈的力量?!爸v故事的報道才是最好的宣傳”, “影響別人,最有力的武器是故事”,這些名言都是對故事力量的準確概括。
派出所是最有故事的地方,派出所民警也是最有故事的人。派出所里發(fā)生的故事,派出所民警經(jīng)歷過的故事,堪稱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精彩紛呈,最能體現(xiàn)警察的勇敢、智慧、奉獻和擔當,最能展示警察職業(yè)的內涵和魅力。但是,派出所的故事過去常常被漠視,很少有人去記錄、整理和挖掘,因此絕大多數(shù)精彩故事最終都只能慢慢被人遺忘。
難以想象,一份業(yè)務刊物會把“講故事”當作一種主要表達方式。
但《派出所工作》這樣做了。它獨辟蹊徑,大力倡導記錄和挖掘派出所的精彩故事,用故事彰顯道理,用故事展示業(yè)績,用故事體現(xiàn)精神,用故事傳授先進工作方法,用故事反映民警生存狀態(tài)。一本《派出所工作》,常常半本都是故事。很多讀者喜歡它,就是因為喜歡里面的故事。在他們的眼中,這些故事是最閃光、最有價值的。
一位中年民警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每次拿到《派出所工作》,我首先關注的就是那些小故事。工作多年,該有的覺悟我有,該懂的業(yè)務我懂,最需要的是一種情感的觸動,一點靈感的火花。那很可能就意味著思路的突破、境界的升華。而一個好的故事,常??梢詭Ыo我這些寶貴的東西?!?/p>
一位青年民警則說:“作為‘80后,我們最討厭的就是說教。但通過故事反映出的道理我們容易接受。一個簡單的故事,有時可以把最深刻的道理講到我們的心里,一輩子都忘不了。”
專家造就專業(yè)
專業(yè)性是一份業(yè)務刊物應有的特征。沒有一流的專業(yè)水準,就不能稱為優(yōu)秀的專業(yè)刊物?!杜沙鏊ぷ鳌分缘玫綇V泛的肯定和喜愛,專業(y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刊物專業(yè)的特質?主要的因素是作者——它有著一支與眾不同的專家型作者隊伍。
但此“專家”非彼“專家”,指的不是教授、學者,而是基層公安機關和派出所的業(yè)務骨干、業(yè)務能手。與任何一份公安刊物都不同,《派出所工作》的絕大多數(shù)作者來自公安基層,過半以上作者都是派出所領導和民警。他們是派出所業(yè)務工作領域的真正專家,也是《派出所工作》專業(yè)性的主要保證。
我們做過大致統(tǒng)計,平均每期刊物中來自派出所的作者就超過30位,其余作者半數(shù)以上也是市縣公安機關治安、法制、刑偵、巡警等業(yè)務部門的領導和業(yè)務骨干。以剛剛出版的2015年第12期為例,當期作者中明確標明了所在派出所的就有29人,這還不包括“他山之石”“另類警情”“開心警事”等不便標明作者單位的欄目。當期“熱點話題”共包括8篇文章,明確標出作者為派出所民警的有5篇;“警務聊天室”共有10位民警參與了討論,其中派出所民警占9位;“警務課堂”共有3篇文章,其中兩篇的作者是派出所民警。
這些來自派出所和基層一線業(yè)務崗位的作者,他們了解派出所的實際情況,了解工作中面臨的具體困難,了解各項業(yè)務工作的難點熱點,并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他們的文章中提出的觀點、講出的對策、介紹的經(jīng)驗和做法都很有針對性和操作性。他們說事情能說到關鍵,講道理能講到點上,提對策能提到實處,沒有外行話,沒有距離感,不會脫離實際,不會好高騖遠。正像一位讀者說的:“講的基本有用,拿來基本管用?!?/p>
平臺提升關注
《派出所工作》能得到讀者的肯定和喜愛,還在于它本身是一個優(yōu)秀的平臺,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請教他的師傅,怎樣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師傅讓他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分別到菜市場、博物館和古董店去賣。菜市場里有人出20塊,博物館里有人出2000塊,古董店里有人出20萬。師傅告訴他:人生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價錢——平臺決定價值!
既然平臺能夠決定價值,那么優(yōu)秀的平臺自然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作為一個派出所系統(tǒng)的宣傳平臺和業(yè)務交流平臺,《派出所工作》到底具備哪些優(yōu)勢,它的“優(yōu)秀”體現(xiàn)在何處?
一是這個平臺有高度?!杜沙鏊ぷ鳌肥怯晒膊恐伟补芾砭诸I導的,因而它在派出所工作這個領域具有最高的權威性。正如荀子所說:“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边@是它的先天優(yōu)勢。
二是這個平臺有創(chuàng)新。貼近民警,注重“講故事”,依靠基層作者,這些都可以算是它的創(chuàng)新之處。除此之外,它還有不少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比如,從創(chuàng)辦之初起,它就吸取了網(wǎng)絡媒體互動性強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了話題討論這種形式,設置了“熱點話題”“警務聊天室”等互動性強的欄目。這使得它具有更好的交流功能和更強的親和力。幾大公安報刊后來設置的互動欄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和啟發(fā)。這是它的后天優(yōu)勢。
三是這個平臺有前途。隨著公安機關越來越重視基層基礎工作,派出所建設和派出所工作必將是未來公安機關長期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并且,隨著網(wǎng)絡技術和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派出所工作》在形式上的借鑒創(chuàng)新也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它的前途遠大。這是它的潛在優(yōu)勢。
結語
就在這一刻,《派出所工作》的第一個十年正在成為過去,第二個十年正在如約到來。站在這個分界線上,我們有理由回望過去,更應該放眼未來。
未來值得期待,未來必定精彩,未來更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讓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