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明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以學生學法為核心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讓學生真正調動起自身的學習潛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F(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學習知識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十分重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但有利于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識,學會學習,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呢?
一、課前預習指導
用好、用活課本,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預習能力,逐步形成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不能通過自學解決數(shù)學問題,關于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要在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內由學生自主地通過自學課本來完成學習任務,確實困難。因此我設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抓預習開始,充分利用現(xiàn)行教材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一編排特點,提前將學習內容告訴學生并提出相應的預習要求(教師一開始時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問題),使學生感到預習有路,思考練習有方,如:“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補一補”,隨著預習活動的開展,逐步將預習的層次從有預習要求轉變?yōu)闊o一定要求,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我反思“從課本中我能學到些什么知識?”“我能從中發(fā)現(xiàn)些什么知識?”“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真正為學生做好充分參與課堂集體探究學習活動的準備。
二、構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教學實踐證明:在愉悅輕松、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銳地把握機會、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為的精神狀態(tài)處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緊張、嚴肅、壓抑的課堂氣氛,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不到激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構筑一個師生關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平臺”,讓學生愿意學習數(shù)學,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
如“乘法分配律”新知教學時的課堂實錄是這樣的:
1、出示:101×147=、99×230=,讓學生各自計算,待到快的學生近完成時我報出了答案,并特意表露出神氣的樣子。
有位學生很不服氣,說題目是我出的速度自然快些,并要求由他出題。我提了出題要求:一個因數(shù)應接近整百的數(shù)。
2、學生A出題:98×45,讓學生各自計算,我的速度比剛才又快了些。
3、學生B出題:998×127,讓學生各自計算,我的速度比剛才又快了些。
這時已有學生議論開了,都想探個究竟。
4、出示三個算式:100×153+2×153,(100+2)×153,102×153,讓學生比較異同。學生此時才恍然大悟,還信心百倍地向我挑戰(zhàn)。
5、讓學生出4道題師生進行比賽,我有意識地逐步放慢計算速度,讓學生們嘗到勝利的喜悅……
縱觀上述過程,師生關系平等民主,教學氛圍愉悅和諧。新知教學在游戲中進行,寓教于樂,學生非常愿意學。再加之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相信自己也能夠學好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會更高,主動性會更強。
三、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未來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經不僅是“學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使“教學”變成“助學或幫學”,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fā)展,教學改革也日新月異。學生除了在課堂和書本中獲取知識之外,還有實驗、觀察、反思、數(shù)學化、建立模型、數(shù)學交流等等。不管是自學還是探究,都必須依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從模糊到清晰,從形象到抽象。凡是學生想動的時候,就讓學生充分的做起來;凡是學生想說的時候,就讓學生熱烈的說起來辯起來;凡是學生想想的時候,就讓學生大膽的猜想起來勇敢的發(fā)現(xiàn)起來。這樣把多種學習方法都有機的穿插在自學探究活動之中,充分的調動多種學習器官,使學生盡情地體驗于豐富的探究活動中。
四、拓寬渠道聯(lián)系生活
數(shù)學源于生活,所以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許多為什么都是利用也只有利用生活實際來解釋。因此,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新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lián)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是有興趣的;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shù)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這就需要我們吧生活實際問題引入課堂。如“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導入可這樣設計:首先讓學生匯報課前在商店里調查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單價,然后讓學生說說“鋼筆每支3.90元”、“茶杯每只8.50元”平時我們是怎么說的,第三步得出“3.90=3.9、8.50=8.5”,最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并導入新課。
五、發(fā)揮評價激勵功能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自學探究活動時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本身始終是充滿快樂的!因此,在開展自學探究活動中,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建立《自學成長記錄本》。平時堅持及時為學生的自學情況寫評語,鼓勵自覺學習的習慣和善于質疑的精神,經常在學情調查的同時,在記錄本上寫上充滿激勵性的評語。如:“你已經掌握了獲取科學知識的鑰匙”,“學會提出懷疑的問題,是科學家必備的素質之一”,“你的想法真了不起,你能在課堂上講給同伴們聽嗎?”……這些真誠平等的語言讓學生體驗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快樂,成了我與學生們進行心靈交流溝通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個勤奮好學、聰明可愛的小小探索者的未來。在自學活動中,不僅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學生之間也經常開展平等的對話,相互評價,相互勉勵。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之一,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有義務與責任去尊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從小能主動獲取自己所需的數(shù)學知識,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