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摘 要:教無定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掌握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的一般性方法,更要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趣味,雖然方法的外在形式在變,但內(nèi)涵不變,它會像五彩的寶石吸引著學生的學習目光,并且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關(guān)鍵詞:奇特戰(zhàn)術(shù);學習趣味;制勝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82-2
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孫子兵法》
【解語】 在所有的戰(zhàn)爭中,運用一般的戰(zhàn)術(shù)往往只能和對方打成平手,而能使用奇特戰(zhàn)術(shù)的人才能取得勝利。因此,善于使用奇特戰(zhàn)術(shù)的人,往往讓人感到他的戰(zhàn)術(shù)變化像大地一樣無窮無盡,像大海一樣取之不竭。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訓練總有一定的方法,或是講授,或是自主學習,或是合作探究……雖然這些方法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方法為學生所接受,特別是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效率開始降低。下面的兩個教學實錄片斷會給我們一定的啟發(fā)。
片斷一:
(教學《黔之驢》時,已經(jīng)完成了字詞解釋,文意疏通部分)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這篇文章的大意,現(xiàn)在我們就來挑戰(zhàn)文章的朗讀,請大家說說朗讀這篇文章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生:要讀準字音。
師:這位同學說得不錯,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要注意適當?shù)耐nD。
生:要注意語氣的變化。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你能具體說說嗎?
生:比如對于老虎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詞語,朗讀時要注意輕重緩急。
師:你研究的比較細致,相信你一定會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就花7分鐘時間來準備。大家看怎么樣?
生:好的。
(學生開始朗讀,教師進行巡視。)
(7分鐘后)
師:好了,看看我們同學努力的成果吧。
生:……(有得讀了一段,有得讀了全文,教師做了一些點評,整體朗讀的感情表達不是很到位。)
片斷二:
(教學《黔之驢》時,已經(jīng)完成了字詞解釋,文意疏通部分)
師:剛才大家已經(jīng)會讀順文章,也能了解文意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不是我們就大聲朗讀千遍,就真的其義自現(xiàn)了呢?下面我們研究怎么讀。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藝術(shù),(板書:說書)大家聽過沒?
生:聽過。
師:我們用說書的方式來讀課文。再說之前,我們還是來加深一下說書的印象,聽一段說書片斷,然后總結(jié)一下它的特點,然后根據(jù)它的特點來讀課文。好不好?
生:好。
(教師播放劉蘭芳說說片斷)
師:就聽這么一段。那么請大家說說這個評書該怎樣說才行?我們大家都沒去總結(jié)過它的特點,不如像胡適先生所說那樣“大膽猜測,小心求證”。
生:要很有感情。
生:自然一些。
生:注意感情的變化。
師:你怎么知道要注意感情的變化?
生:我覺得不同的人說話他們的語氣語調(diào)不同。因為里面的人物身份不同,說話也要分場合。
師:服了。你真太厲害了。不僅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口氣,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口氣,同一個人前后語氣也不同。這段評書中的皇上就是如此。所以要說好評書,首先要體會它的感情。第二個要通過抑揚頓挫的語氣來表現(xiàn)這種感情。高,高興,憤怒;低,低沉,悲傷。普通的不高不低的用來干嗎?用來講事情。此外,我們剛才聽到的是評書錄音,平時的話,說書時可以穿插一些手勢(教師示范)。待會大家就按這三個方面來讀,要求是有點高,但我們同學今天的表現(xiàn)這么好,能夠無師自通,應(yīng)該沒有問題吧。
生:沒有。
師:沒有的話我附加一個要求。等會你講完了你能不能說說你講的哪一句話你最得意,為什么?其他同學也一樣,說他講的特好,好在哪里?你覺得他哪個地方不好,不好在哪里?成不成?
生:成。
師:那么我們?nèi)硕嗔α看螅膫€人為一個單位,現(xiàn)在開始準備吧。
(學生開始準備,用時7分鐘,教師巡視,并有所指點)
師:對不起,時間有限,只能停下大家說書的興致。我跟蹤了一組,他們當中的每個人都認真地去讀了。很是不錯。所以欲知五班說書水平如何,且聽下面分解。我們先請課代表來做個先鋒如何?
生:好。(師生為此鼓掌)
生:(讀完第二段)
師:你覺得自己哪一句讀的最好?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生:我覺得是“甚恐”,有強烈的語氣。
師:怎樣強烈的語氣呢?
生:我覺得是老虎看見驢的害怕的語氣。
師:剛剛我們的一位同學拋磚引玉,下面誰來,并且能夠長一些?大家推薦一位說書很好的同學?
生:推薦一名男生。
師:掌聲歡迎呀。
生:有感情并帶有手勢朗讀課文。
師:掌聲可以說明一切。大家評價一下。
生:“蔽林間窺之”,讀出了老虎害怕的心理。
生:“虎大駭”,讀出了老虎的害怕。還有他的聲音比較洪亮,讀出了老虎的心理特征,與上文的老虎比較一致。
師:上文的怕也許還有點好奇,但這里就顯得是害怕了,老虎的心理就更進一層了。
生:文章的最后第二句話使我們能夠身臨其境,讀得非常好。
師:剛才那位同學把老虎吃驢的動作一氣呵成,使人感到老虎的特征,但最好的地方我覺得還不是這里,應(yīng)該是“乃去”,讀得比較緩慢,頗有一種吃飽喝足的滿足感。
讀出文章的情感一直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述兩個片斷中,教師都想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片斷一中的教師使用的是較為常見的朗讀方法指導,老師也注重學生對方法的思考與掌握,給予了學生充分自由朗讀的時間,但學習效果并不是特別突出,原因在于學生對于這種方法已經(jīng)很是熟悉,由一開始接觸這種方法的新鮮感既而在熟悉后產(chǎn)生了無趣感,從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減弱了學習的效果。而片斷二中的教師在這環(huán)節(jié)中設(shè)計讓學生以說書的方式來閱讀課文可謂別出心裁。因為說書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符合該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即活潑,敢于表現(xiàn)自己,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并不是說為了讓學生要掌握說書這門藝術(shù),而是通過這個形式來深入理解課文,充分感知課文的情感表達,從而在朗讀中體現(xiàn)這種情感的表達,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欣賞和欣賞他人,達到了知情意統(tǒng)一的境界。
所以,教無定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掌握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的一般性方法,更要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趣味,雖然方法的外在形式在變,但內(nèi)涵不變,它會像五彩的寶石吸引著學生的學習目光,并且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為奇在趣處可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