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貝凡
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軟銀最近消息不斷,最受關注的當屬其斥資316億美元收購了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眾所周知,軟銀將ARM視為其loT(物聯網)戰(zhàn)略的最重要拼圖。然而此番天價收購到底值不值,似乎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籌錢也要買買買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是軟銀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次投資。2000年,軟銀投資了阿里巴巴2億美元,而最終收獲了750億美元的回報。然而誰曾想,軟銀卻在今年6月份表示,將阿里巴巴這顆掌上明珠的其中20億美元的股票賣回給阿里巴巴。同時,還向阿里巴巴管理層和一家主權財富基金各轉讓了5億美元阿里巴巴的股票。其實,不只是阿里巴巴,軟銀還在近段時間還賣掉了Supercell和Gunghoo兩家頗具潛力的手游公司的股票。
軟銀此番接連套現,起初讓人感覺云里霧里。甚至有人認為,軟銀此舉是為了彌補此前收購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所導致的巨額債務壓力。直到軟銀宣布以316億美元收購ARM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軟銀變賣家產原來只為這驚天一賭。316億美元是軟銀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日本企業(yè)迄今為止對外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在ARM宣布被日本軟銀公司收購之后,其股價次日上漲幅度領跑了整個歐洲股市,收盤時價格為16.75英磅,漲幅為41%。不過,軟銀的股價表現則截然不同,其宣布收購之后股價下跌一度達到11%,這樣的表現也創(chuàng)下了自2012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此前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受收購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的影響,軟銀總債務高達1 082億美元。而Sprint不佳的市場表現也一直拖累著軟銀,目前軟銀的債務評級已經被降至垃圾級。除了此前套現的180億美元之外,孫正義還需要繼續(xù)投入130億美元現金用于收購ARM。收購前,軟銀還有250億美元的現金頭寸,而凈負債已經接近了600億美元,這幾乎是其凈利潤的四倍。因此,投資者變得謹慎也是理所當然,這種態(tài)度很快便反應在軟銀的股價上。
而軟銀近來拋售各種現有的優(yōu)質資產,用于大舉投資科技、媒體和通訊公司的行為,更是加重了投資者的不信任。很顯然,此次軟銀大動干戈收購ARM,也沒能得到很多軟銀投資者的認可。
316億美元,ARM值不值?
ARM是誰?或許很多普通消費者并不熟悉。因為它的客戶并非普通消費者。作為英國最大的科技公司,ARM其實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不過,ARM卻并非一家硬件公司,因為它只提供芯片設計方案,而不生產任何芯片。大家所熟知的高通、蘋果、聯發(fā)科和三星等,正是從ARM購買芯片設計專利,然后設計和制造芯片。從這個角度來看,ARM像是一家披著硬件外衣的軟件公司。
隨著前幾年智能手機浪潮的襲來,上游移動設備的芯片市場開始迅猛增長,就連英特爾也看著眼紅插了一腳。然而英特爾的攪局并不成功,ARM開始主宰這個市場,鯨吞了絕大部分移動芯片市場。2015年,基于ARM技術的芯片出貨量達到1 500萬顆,比2014年多出近300萬顆,從其誕生到現在,基于ARM技術的芯片更是達到了600億顆。不過,這樣一家公司真的值316億美元嗎?
事實上,在軟銀之前,蘋果也曾向ARM拋出過收購的橄欖枝,通過當時的報價我們或許可以間接看到ARM的價值所在。2010年6月,蘋果曾表示愿意以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但最終卻沒能成功。當時的ARM公司CEO Warren East稱,ARM作為獨立公司更具價值,“買家展開收購的唯一理由是消滅競爭對手?!倍豢醋魇亲顟撌召廇RM的英特爾和高通,雖然也幾度傳出了煞有介事的收購消息,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軟銀此番能夠和ARM達成一致,很多人認為是因為軟銀開出了一個讓ARM的股東們難以拒絕的價格—316億美元現金。要知道,這個價格已經比幾年前蘋果的報價翻了幾翻。而去年ARM的營收只有10億英鎊左右,從全球芯片行業(yè)的營收水平來看,這一數字并不顯眼。軟銀的收購價相當于ARM去年凈利潤的70倍,溢價之高被指冒進也理所當然。
軟銀的野心能否成真
軟銀和ARM,它們一個是日本的電信巨頭,另一個是英國的科技巨頭,此次的收購看起來似乎有些無厘頭。從ARM目前的盈利水平來看,債臺高筑的軟銀鬧出這么大的動靜,顯然不是想賺一波錢就走。ARM究竟有什么魔力,讓軟銀甘心為此驚天一賭呢?從孫正義在事后接受日媒的采訪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到答案—loT(物聯網)。
“透過這次購并,軟銀將在物聯網領域獲得絕佳的策略發(fā)展機會?!睘榱朔€(wěn)住股價,孫正義直接道出了此次收購ARM的原因。很顯然,ARM將是其物聯網大戰(zhàn)略的重要拼圖。孫正義還透露,此番收購ARM并非是因英鎊大跌而臨時起意,軟銀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萌生了收購ARM的想法。
通過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管道,加之ARM正在重點發(fā)力的物聯網芯片方案,可以幫助軟銀占據這一領域產業(yè)鏈上游的有利位置。有業(yè)內人士預計,如果二者能夠在物聯網領域真正有效的結合,所帶來的影響力是難以估計的。其實不僅僅是物聯網,孫正義還在多個場合表示對于人工智能的看好,軟銀此前便推出了 Pepper人形機器人。而人工智能,同樣也是離不開上游芯片方案支持的。
不過,理想總是很豐滿,但現實卻未必如此。物聯網的巨大前景毋庸置疑,可是要完成這一次產業(yè)變革卻并非容易,也不能一蹴而就。
ARM雖然是芯片領域的巨頭,但是只提供設計方案而不推出終端產品的它離終端市場還有一段距離,對于市場的理解也不如高通、三星和MTK等企業(yè)。因此,其物聯網策略也只能是技術驅動。然而,目前物聯網領域缺乏的是殺手級應用。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環(huán),重要的是構建使用場景。ARM能搞定么?
此外,ARM在移動芯片市場的成功,薄利多銷的策略也是原因之一,而非完完全全的技術壟斷。SoC作為一項最重要的部件,大多數科技企業(yè)都深諳不把雞蛋完全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從高通和蘋果這幾年來的SoC產品上來看,除了ARM之外它們都各自安排了備胎。軟銀也很難說,自己通過收購ARM便等于在這個領域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物聯網的爆發(fā),至少還需要3~5年的時間,在此番豪賭之后,軟銀將繼續(xù)背負巨大的債務壓力。同時,物聯網戰(zhàn)略需要從長計議,而軟銀的現實問題卻有很多。盡管孫正義的316億美元豪賭能否得逞,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但也值得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