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帶動城市化進程,城市高樓林立,土地節(jié)約集約利用的政策落實,鄉(xiāng)村高樓社區(qū)模式建設已經成為趨勢。高樓大廈給人帶來諸多便利好處的同時滋生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高空拋物問題進入人們視野。本文將從高空拋物問題產生的由來和法律對意外受傷者的救濟喂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高空拋物這一法律問題進行闡述,并對現有救濟措施提出改進措施。以期對受傷者以及高樓居民的法益給予維護。
關鍵詞:高空拋物;救濟;多軌并行
一、高空拋物問題的由來
1.以往高空拋物分析
高空拋物問題為人們詬病已久,究其原因,不僅是高空拋物行為作為一種不文明和危險的行為對行人和居民造成惡劣的安全隱患,對傷者的司法救濟和補救措施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2009年《侵權責任法》的出臺就這一問題作出了規(guī)定和司法救濟途徑。且不說這些規(guī)定的利弊,其實早在《侵權責任法》出臺之前,類似問題就已經十分普遍,而法院對類似情況的判決卻大相徑庭。2000年5月一夜,郝某路過某小區(qū)65號與67號樓下,被空降的煙灰缸砸成重傷,法院判決該2樓的24戶居民除一樓的22戶共同承擔16萬元的賠償責任。而在2007年1月,毛女士抱孩子經過廣州市荔灣區(qū)一小區(qū)時,孩子被高空拋物的瓷片擊傷,法院沒有支持原告上訴18戶居民并要求賠償訴求。理由是沒有證據證明以上居民有共同危險行為。顯然,《侵權責任法》的出臺規(guī)范了此類問題的救濟方式,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不公平亂象。但新的規(guī)范同樣沒有滿足人們對公平的追求。
2.高空拋物的屬性與特征
高空拋物與物件致人損害中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及建筑物倒塌致人損害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它在侵權人的確定程度、物品的侵權方式、歸責原則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因高樓中拋擲或者墜落的物致人損害是指從建筑物中拋擲或者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注意,物品是從高樓中拋擲或者墜落。難以確定具體的行為實施人。歸責原則的特別之處在于主要采取公平責任原則,輔以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二、現有法律體系中對高空拋物的應對
1.《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guī)定
眾所周知,新的侵權責任法中歸責原則有三種,即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由第85條可知可以確定是加害人的高空拋物,由責任人承擔過錯推定責任。這就要求加害人自己承擔舉證責任倒置,否則即構成侵權,這無可厚非。同樣其第10條也規(guī)定了符合共同危險行為的情況下,侵權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責任。這些都沒有問題。而第87條規(guī)定的高空拋物救濟方式,即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從受害者的角度看,這項規(guī)定保障了其法益,對其損失做了救濟,但這也無疑對居民建筑物的法益進行了侵犯。對于這種不能確定侵權人的高空拋物,法律規(guī)定了公平責任原則的承擔,這也是與其他兩種歸責原則所追求的對侵害的財富、財產和權利等的補償的矯正正義相對的涉及上述概念的分配的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待遇的分配正義。而這種正義本身就是基于不平等的正義。雖然公平責任原則本身不能稱之為“責任”,法律原文本身也只是用了對受害者進行“補償”的字眼而不是“賠償”,但這也必然侵犯大多數無辜者的法益,在確定侵權人的技術方法和科技不發(fā)達的今天,這種規(guī)定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之舉。
2.司法中高空拋物問題的爭議
無辜的高層居民卻要承受法律規(guī)定所帶來的損失,這必然造成其對法律信賴的缺失,其結果必將影響法律的權威和司法的執(zhí)行。除了信賴利益的損失,該規(guī)定在司法中,還有可能助長了受害人在沒有確定加害人的情況下,適用可以確定加害人的情況下的歸責原則,即讓人們錯誤的認為加害結果的產生就默認為加害嫌疑人在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清白的情況下進行了侵權,受害人的舉證責任減輕,受害人甚至可以在其他情形下受到的傷害轉加到高層建筑物居民頭上。還有,受害人的求償還會給人以錯覺,讓大家自然地認為受害人是弱者,而建筑物居民是他的對立面。公平責任原則本身就是為了照顧弱者感受,而不該成為判斷誰是弱者的工具。因此這可能會滋生敲詐勒索、誹謗侮辱等其他社會問題。
三、應對高空拋物問題的建議
1.司法和立法完善措施
首先,要完善司法解釋,《侵權責任法》第87條中的責任規(guī)定不應是連帶責任,而應該是按份責任,其構成和特點都不具備連帶責任的要求,某一責任人不應該就全部補償款對受害人進行補償而隨后向其他人進行追償。其次,要擬文確定補償的范圍和金額,既然是補償,就不該有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損失費等具有懲罰性賠償的款項。
2.多軌并行救濟方式
除了司法救濟,還可以通過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普及覆蓋保險,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有專門的基金或者保險金承擔這類因為無法確定侵權人的傷害,通過多途徑解決法律適用的尷尬和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人性化補償高空拋物案例中受傷害公民。
四、結束語
高空拋物問題發(fā)展至今,已經不該單純是對受害人的補償或者簡單的確定侵權人,這其中包含著對無辜人合法法益的保護和對受害者損失賠償的平衡的追求,是對公平價值的探索,高空拋物問題解決途徑有待改革,其帶給人們的反思還有待深化。
參考文獻:
[1]彭萬林.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2]翟墨.高空拋物案件的法律適用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葉繁(1992.07~),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